| 快捷翻页 ← → 键
国学书籍大全 > 中医书籍 > 子午流注说难 > 足少阳胆经六穴
    一、窍阴(井穴)

    部位 在第四指外侧爪甲角。

    证治 胁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烦热。汗不出。痈疽。口干口痛。喉痹。舌强。耳聋。转筋。肘不可举。

    针灸 针入一分。灸三壮。

    按:窍阴乃足少阳胆所出之井穴。在足太阳之后。为手少阳三焦下俞之起点。少阳者一阳也。阳根于阴。故曰窍阴。头完骨上亦有窍阴穴。乃手足少阳与足太阳之会。故同名窍阴。

    二、侠溪(荥穴)

    部位 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间本节前陷中。

    证治 胸胁支满。伤寒热病汗不出。目赤。颔肿。胸痛耳聋。

    针灸 针入二分。灸三壮。

    按:侠溪乃足少阳胆所溜之荥水穴。三焦下俞在此与足太阳足少阳交会。其穴位狭窄。故名侠溪。

    三、临泣(俞穴)

    部位 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五分。

    证治 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 。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 疟日西发者 酸洒淅振寒。妇人月经不调。季胁支满。乳痈。

    针灸 针入二分。灸三壮。

    按:临泣乃足少阳所注之俞穴。足少阳头部。有一临泣穴。在目上入发际五分。乃足少阳太阳阳维之会。取之可治目眩泪生翳诸证。居高临下。曰临泣。足下有此临泣穴。亦足太阳与足少阳交会处。故同名临泣。此穴上通带脉灵龟八穴中。有此一开穴。待时取之。功用最大。两临泣穴。继起针灸家。在头者曰目临泣。在足者曰足临泣。因足太阳少阳之起穴。皆在目内外 。泣自目出。故曰临泣。

    四、丘墟(原穴)

    部位 在外踝之前下陷中。去侠溪五寸。

    证治 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头肿。久疟振寒。痿厥。腰酸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针灸 针入五分。灸三壮。

    按:丘墟乃足少阳胆经原穴。丘之大者曰墟。诗邶风。升彼墟也。读上声。有升高之义。胆六 穴至此。转而高升。故名丘墟。

    五、阳辅(经穴)

    部位 在外踝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即外踝上四寸光明悬钟二穴之中。

    证治 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肤肿。筋挛。百节酸疼。痿痹。马刀。颈项痛。喉痹。汗不出。振寒。 疟。腰 酸痛。不能行立。

    针灸 针入五分。灸三壮。

    按:阳辅乃足少阳所行之经穴。阳经为火。胆为阳木。木能生火。火曰炎上。辅助其阳经之上升。穴在外踝上辅骨前绝骨端。故名阳辅。

    六、阳陵泉(合穴)

    部位 在膝外陷中。即膝下一寸外尖骨前之陷凹处。蹲坐取之。

    证治 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针灸 针入六分。灸七壮。

    按:阳陵泉乃足少阳胆经所入之合穴。此穴在膝外突出。陵高于丘。此穴下有外丘。有丘墟。与膝内阴之陵泉斜对。故名其穴曰阳陵泉。凡疾高而外者。皆可取此穴。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