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翻页 ← → 键
国学书籍大全 > 中医书籍 >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褥疮(一例)
    陈××,37岁,男,外院会诊,病历号:127667。

    现病史:患者于1971年9月患乙型脑炎,高烧40℃,昏迷,二便失禁。因长期卧床,背部肩胛处、脊柱处及髋部等发生七处大面积褥疮,于10月19日请赵老医生会诊。

    当时患者神智不清,卧床不起,体温持续在39%~40℃之间,已近数十日,下肢抽搐。背部两侧肩胛处各有约10公分×20公分的溃疡面,脊柱部有约8公分×10公分的溃疡面,两侧髋关节外侧部各有约12公分×25公分的溃疡面,总共全身共有大小不等的皮肤坏死性溃疡七处。疮面有暗紫色坏死组织及黑褐色稀薄的分泌物,嗅之恶臭味,疮面边缘部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无明显之分界,病状有继续扩展之势。

    脉象:洪大。

    舌象:舌苔黄白厚腻,舌质红。

    中医辨证:毒热郁于营血,正气已伤,毒邪不得外托,逆传心包。

    立法:凉血解毒,扶正内托。

    方药:

    丹参一两 丹皮三钱 蒲公英六钱 天花粉三钱 银花炭三钱 生地炭三钱 生黄芪一两 赤白芍各三钱 炒山甲三钱 炒皂刺三钱 **一钱半 没药一钱半 生甘草二钱

    外用甘草油(方见328页)清洁疮面,以紫色疽疮膏(方见318页)、化毒散软膏(方见316页)各等量外敷疮面上。

    如上法处理二十余日,于11月10日第二次会诊时,患持续多日的高烧已降至38.5℃左右,神智仍不清,时有狂叫,皮肤七处溃疡面之坏死组织已与边缘部之正常皮肤有明显之分界线,部分坏死组织已脱落现象,分泌物较前减少,少数区域有新生肉芽。脉弦微滑,舌苔白微黄腻,舌质红。法宜扶正,解毒内托,清心醒脑安神。处方:

    生黄芪一两 赤白芍各三钱 当归三钱 蒲公英一两 象贝母三钱 山甲炭三钱 皂刺炭三钱 云茯苓五钱 陈皮丝三钱 石菖蒲三钱

    另服马宝每次一分,日服二次。

    外用甘草油清洁疮面后,外敷紫色疽疮膏、甘草归蜡膏(附方49)各等量混匀。

    如上处理约一个月,于12月14日第三次会诊时,患者神智已清楚,能正常回答问题。食欲增进,皮肤七处溃疡面的坏死组织均已脱尽,新生肉芽良好,疮面边缘出现白色新生上皮。自觉口湛,盗汗,自汗无力。脉细缓软。舌苔自腻,舌质淡。法宜益气养血固表,健脾生肌。处方:

    炙黄芪一两 党参五钱 白芍三钱 冬虫夏草三钱 桑摧三钱 山药六钱 云茯茶五钱 鸡血藤一两 泽泻三钱 麻黄根三钱 浮小麦一两 炙甘草三钱

    外用甘草油清洁后,外敷甘草归蜡膏。

    如上法连续治疗二个多月,痊愈出院。出院后来我院门诊复查,除左髋部尚留有一块约2公分×2公分小疮面外,其余溃疡

    全部愈合,均未见留有明显之大瘢痕。小疮面经门诊短时治疗后,也吿痊愈。

    [按语] 褥疮,祖国医学称为席疮。治疗多采取内外兼治,内服宜扶正托里生肌、活血解毒,外用宜化腐生肌,促使坏死组织脱落,新生肉芽愈合。特点是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愈合后瘢痕组织亦较小,又可减少合并症。另对皮肤深部化脓性疾患如痈、蜂窝质炎、下肢顽固性溃疡等,运用这一法则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本例因长期卧床,神智不清,身体极度虚弱,皮肤发生七处大面积褥疮,坏死组织毒素吸收,中毒现象严重,高烧数十日持续不退。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毒热郁于营血,正气已伤,毒邪不得外托,逆传心包的特征,投以大剂凉血解毒、扶正内托的方药。以丹参一两,丹皮三钱,蒲公英六钱,天花粉三钱,凉血解毒;又加用银花炭三钱 ,生地炭三钱,加强清解血分毒热的作用。这是赵老医生用药独到之处。再以生黄芪一两,赤白芍各三钱,扶正益气,助长炒山甲,炒皂刺内托之功,用此药后,使持续数十日的髙烧,退至38℃~39℃之间(本例从入院后一直用多种西药体温不降,服中药期间西药亦未停用)。第二次会诊时,患者体温在38℃左右,溃疡部坏死组织与正常皮肤分界已清楚,部分已有脱落,在此正气稍复,毒邪仍盛,神智仍不清楚的情况下,在前法的基础上改用了山甲炭、皂刺炭,既可托血中毒邪外出,又避免对正气的耗损,特别是在此阶段采用了马宝一药,清心镇惊,控制阳狂又可治疗恶疮(赵老医生并认为有醒脑之功)。用此方法后,神智日渐清醒,已不狂叫,疮面清洁,新生肉芽良好,第三次会诊时只给补气养血活血、健脾生肌之药而收全功。

    在外治方面,用的是化腐生肌法。这种方法是用一些具有刺激和腐蚀性的药物,如轻粉、红粉等,来促进坏死组织溶解、脱落,相应的刺激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根据我们体会,赵老医生应用化腐生肌法,有以下特点:

    1.疮面有坏死组织(腐肉),炎症仍有扩散,表面看来坏死

    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时,宜用紫色疽疮膏(方见318页)、化毒散软膏各等量,混匀外敷。

    坏死组织(腐肉)已深达肌肉,或更深而形成窦道时,宜用红血药捻(方见336页)拈紫色疽疮膏插入疮口内,外加盖化毒散软膏。

    坏死组织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而且开始脱落时,宜用紫色疽疮膏、化毒散软膏、甘乳膏(附方口)或甘草归蜡膏各等量,混匀外敷。

    坏死组织已经脱落,疮面新生肉芽开始生长时,宜用甘乳膏或甘草归蜡膏80克、紫色疽疮膏20克,混匀外敷。

    新生肉芽组织良好,疮面边缘已有白色上皮生长时,宜用

    珠香散(方见313页)薄撒疮面,再加盖甘乳纱条或甘草归蜡纱%%。

    附:甘乳纱条制法:用甘乳膏摊在纱布条上,经髙压消毒后备用(甘草归蜡纱条做法同上。另外,外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外用药膏一定要敷在疮面上,避免腐蚀正常组织,药膏应敷得稍厚一些。一般每日换药一次,换药前用甘草油清洁疮面。

    ⑵新生肉芽出现后要注意保护,避免再用强烈腐蚀性药物。

    ⑶用药过程如疮面分泌物增多时,是正常现象,不必停药,可在换药时用双氧水清洁疮面。

    ⑷对汞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紫色疽疮膏,可改用乌梅膏(硇砂二钱,乌梅肉一两,共研捣碎成膏备用)。

    ⑸用药期间,若刺激周围皮肤出现皮疹时,可用祛湿散(方见305页)甘草油调敷。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