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翻页 ← → 键
国学书籍大全 > 中医书籍 >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二例)
    【例一】关××,女,35岁,门诊号:398647,初诊日期1965年8月13日。

    主诉:颈部、两下肢皮肤搔痒变粗糙已一年多。

    现病史:一年多以前开始于颈部、两下肢皮肤搔痒逐渐发展至全身,皮肤变粗变厚,晚间搔痒加重,致使不能入睡,饮食、二便尚正常。曾经多次治疗不效,即来我院门诊治疗。

    检査:颈部及双下肢伸侧面和躯干部有散发铜元大之皮损,肥厚角化,边缘不整齐,皮纹变深,颜色较正常皮肤稍晴,表面有菲薄落屑,皮损周围可见散在抓痕、血痂。

    脉象:沉弦。

    舌象:舌苔薄白。

    西医诊断: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中医辨证:汗出当风,风邪客于肌肤。

    立法:活血散风止痒。

    方药:

    全虫三钱 干生地五钱 当归四钱 赤芍三钱 白藓皮五钱 蛇床子三钱 浮萍二钱 厚朴三钱 陈皮二钱 炙甘草三钱 外用止痒药膏(方见317页)、黑蔹软膏(附方80)。前药连服九剂,痒止,皮损变薄,后以紫云风丸(方见301页)巩固疗效,五日后已基本治愈。

    【例二】侯××,男,67岁,初诊日期1972年8月14日。

    主诉:周身散发片状、肥厚、粗糙之皮损,奇痒,已十几年。

    现病史:患者十几年前四肢、躯干、颜面、臀部均有粗糙、

    肥厚之皮损奇痒,曾经xx医院诊断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多次治疗不效。今年四月外用西药水剂后,局部皮损发生糜烂,痒感反而加重,夜不成眠,曾注射“葡萄糖酸钙”、抗生素,外用西药膏等数种治疗方法,均不能控制。遂来我院就诊。

    检查:患者表情痛苦,精神不振,颜面耳廓有轻度糜烂皮损,渗出液不多,作痒,躯干及尾骶部皮损肥厚,上复少量血性痂皮,有明显抓痕。

    脉象:弦。

    舌象:舌苔薄白。

    西医诊断:神经性皮炎,中医辨证: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立法:疏风止痒,养血润肤。

    方药:

    全虫三钱 威灵仙六钱 白藓皮一两 丹参五钱 地肤子一两 干生地五钱 黄柏三钱 刺蒺藜两 生槐花五钱 猪苓三钱 金银花六钱

    外用普连软膏(方见316页)、珍珠散(附方42)。服上方七剂后,皮损糜烂平复,渗出液减少,痒感已减轻,可以入睡。继服前方,局部只残留原粗糙之皮损,较正常皮肤稍厚,随之以秦艽丸(方见加2页)、除湿丸(方见2卯页)内服。外用五倍子粉(附方昍)、止痒药粉(方见306页),配合熏药疗法。前后共计治疗两个月左右,痒感消失,粗糙肥厚皮损变薄,局部皮肤已基本正常。

    [按语] 神经性皮炎相当于中医的牛皮癣。因其皮损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故名。

    本病是因脾经湿热,肺经风毒客于肌肤腠理之间,兼感风湿热邪所致。热盛则肌肤起瘰,风盛则明显搔痒,湿性粘腻故时起时伏,缠绵不愈。一般辨证局部有渗出液而搔痒明显的皮损为湿盛。而神经性皮炎不但没有渗出液,反而皮损肥厚,粗糙,高出皮面,何以辨为有湿?赵老医生解释:湿有内湿、外湿,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其性粘腻,湿邪蕴久可以化热生虫,湿热疑固聚结于肌肤腠理之问,则皮肤粗糙肥厚,明显搔痒。神经性皮炎以内湿为主,而且非常顽固,可谓之“顽湿”;湿性粘腻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所以不能单纯根据有无渗出液而辨湿,应当根据其发病的机理和临床特点综合来看,这一点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根据上述看法,所以赵老医生在长时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全虫方是治疗本病的主方。不但适用于神经性皮炎,而且适用于其他顽固搔痒性皮肤疾患。上述两例均系全虫方临床加减的。

    对于神经性皮炎的治疗,赵老医生既重视整体治疗,也重视局部治疗。分别叙述如下:

    1.整体治疗:

    全虫方(见283页)。

    急性的泛发全身的,可加川槿皮、海桐皮以驱风除湿止痒;皮损肥厚角化过度的,可加养血润燥之剂如鸡血藤、当归、白芍、天冬、麦冬;搔痒明显的,加白藓皮五钱 至一两,地肤子五钱 至一两,刺蒺藜五钱 至一两 ;心烦失眠的,加莲子心二钱 至三钱 ;病情较久的、血虚血热现象明显的,加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等养阴润燥,凉血活血之剂。

    2.局部治疗:

    ⑴急性期泛发面积较大,皮损较薄者用龙胆草搽剂(方见330页);鲜芦荟蘸擦黄药粉(方见308页)加入化毒散(附方5)或擦绿药粉(方见309页)加入化毒散;或雄黄解毒散(方见310页)外擦。

    ⑵亚急性期:夏天用茄蒂、鲜黄瓜、鲜地黄根,冬天用白菜头、荸荠萨擦黄药粉或擦绿药粉或雄黄解毒散外上;或用鲜楮桃叶白浆擦局限性皮损处;或用楮桃叶煎水外洗有润肤止痒之功;或用癣症熏药(方见269页)外熏,但只能用于限局性皮损,泛发性皮损熏药不适宜。或用癣症熏药20%加凡士林做成癣症熏药油膏(方见325页)外用;或用大青盐三钱 至五钱 开水熔化后外洗,有止痒解毒之功。

    ⑶慢性角化肥厚皮损:

    1)较薄的用止痒散膏(方见317页)或豆青膏(方见321页)。

    2)肥厚角化的皮损用三棱针刺后再外敷药膏作用较好。一般常用黑色拔膏棍(方见272页)或稀释拔膏(方见272页),三至五天换一次。换药前用海螵蛸块摩擦,将其粗糖的皮损摩掉后再换新药。

    3)用熏药疗法熏局部。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