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翻页 ← → 键
国学书籍大全 > 中医书籍 >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荨麻疹(六例)
    【例一】王××,男,14岁,门诊号:327444,初诊日期1963年3月9日。

    主诉:四年来,全身经常反复出风疙瘩,近三天来又发作。

    现病史:全身皮肤出风疙瘩已四年。时起时消,早晚较剧,最近三天来又发作,痒甚,自觉与食物,季节无关。现无其他不适,饮食尚可,二便调和。

    检査:躯干四肢散发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粉红色风团样扁平皮疹,周围红晕,触之稍硬,部分皮疹融合成大片,可见搔痕血痂。

    脉象:弦细稍数。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红。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风热束表,发为痦疠。

    立法:清热,疏风,止痒。

    方药:

    霜桑叶—钱 举黄菊花五分杏仁泥一钱半 鲜芦根五钱 大青叶二钱 青连翘三钱 生甘草一钱半 薄荷叶一钱

    3月14日服上方三剂后,皮疹已全部消退,未见新生,症已基本痊愈,再以浮萍丸(方见301页)一两,日服一钱;防风通圣丸(附方75)一两二钱,日服一钱,巩固疗效。

    【例二】张××,39岁,男,住院号:522817,入院日期1965年6月30日。

    主诉:身上起疙瘩,时起时没一月余,全身泛发。

    现病史:一月前因患胃疼,曾在某诊所服药(药名不详),当晚即开始在下肢发生大片红斑,剧痒,抓后更多。以后继续经某诊所治疗,服药打针多次,一直未愈。自诉发病开始曾有前臂、手部生大小“疮”历史,后在诊所服用“磺胺”药,全身即泛发红斑。于6月2日曾来我院服用过中药,未见明显好转,又在某诊所注射“钙剂”,内服大小白药片,皮疹一直时起时落,每日夜晚加重,影响入睡。今洗澡出汗后受风,皮疹弥蔓全身搔痒难忍而入院治疗。儿年来胃纳不佳,二十年前会患肺结核,有多年神经衰弱及溃疡病历史。三日来,大便未行,全身自觉发热,小便短赤,口干纳呆。

    检査: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温38.7℃,一般情况良好。头面五官正常,颈部甲状腺不大,其他未见异常。心(—),肺(—),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及肿物,肝大肋下三指,四肢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

    皮科检査:全身泛发大小不等扁平隆起的风团,颜面潮红,斑块之问布满索条状抓痕及血痂。

    化验:大便、尿常规均正常,血色素12.7克,红细胞计数4,350,000/立方毫米,白细胞计数10500/立方毫米,中粒细胞82%。

    脉象:弦滑微数。

    舌象:舌苔黄腻,舌体胖。

    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复感风热,风湿相搏,而为瘩疠,

    立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

    荆芥二钱 牛蒡子二钱 连翘五钱 赤芍三钱 黄芩三钱 当归四钱 生石膏一两 白藓皮一两 六一散(包)五钱 生军三钱

    7月1日服上方一剂后,部分皮疹已见消退,搔痒减轻,体温恢复正常,大便仍秘结,舌红,脉弦滑数,原方加全括蒌一两,防风三钱。7月2日皮疹基本消退,惟手掌部有少数皮疹,大便已畅,日解二次。脉弦滑,舌苔白。

    处方:

    当归五钱 生地五钱 赤芍三钱 防风二钱 刺蒺藜一两 浮萍三钱 蝉衣一钱半 白藓皮一两 地肤子一两 7月6日药后皮疹全部消退。继服浮萍丸三两,以巩固疗效。

    【例三】胡××,男,31岁,门诊号:434261,初诊日期1964年7月11日。

    主诉:全身起风疙瘩已十四年,近三天来发作。

    现病史:全身出风疙瘩已十四年。每至春、秋即发,阴天加剧,作痒,时隐时现。会于xx医院治疗,诊断为荨麻疹。服抗过敏药后即感轻,停药后仍复发。近三天来全身泛发,搔痒明显,伴有腹痛,大便溏泻,胸闷。否认寄生虫史。

    检査:躯干、四肢散发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粉红色斑,稍隆起,部分皮疹融合成片,可见搔痕、血痂。

    脉象:细数。

    吉象:舌苔白,舌质淡红。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腠里不固,外感风邪。

    立法:疏风,止痒。

    方药:

    麻黄一钱半 荆芥穗二钱 防风二钱 杏仁泥二钱 白藓皮五钱 地肤子四钱 僵蚕三钱 桑白皮二钱 秦艽五钱 金银花七钱 茵陈蒿三钱 丝瓜络三钱

    9月23日,经服药三十四剂后,皮疹由大渐小,由多渐少,逐渐消失,痒感亦除。经复查已无皮疹出现,症获痊愈。于1964年10月20日患者来信说:自痊愈后已半年未再复发。

    【例四】张×,男,40岁,住院号:871683,住院日期1973年6月9日。

    主诉:周身起红色风团伴有发烧四天。

    现病史:四天前,劳动后出汗较多,到室外乘凉受寒,下肢突然出现红色风团,臀部及腰部相继出现,昨天开始发冷、发烧,体温38℃左右,上肢及前胸、后背均起同样大片风团,四天来时起时落,但始终未能全部消退,头面部及上肢也感发胀、发红。风团初起时色淡,并高出皮肤表面,继而肿胀稍消,留有红斑,痒感特别明显,影响食欲及睡眠,大便干。1969年曾有类似发作,后来关节痛又引起化脓性关节炎,生病前未吃过其他药。

    检查:体温38℃,内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散在红色风团,新发皮疹高出皮面,陈旧性皮疹留有红斑,皮疹成大片不规则形,头面、躯干、四肢等处泛发,有明显搔痒抓痕,头面部及上肢明显肿胀。化验检查均属正常。

    脉象:弦滑稍数。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正常。

    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内有蕴热,风寒束表,发为瘩瘩,

    立法:散风,清热,通里。

    方药:

    荆芥三钱 防风三钱 黄芩三钱 栀子三钱 白藓皮一两 地肤子一两 苦参五钱 刺蒺藜一两 车前子(包)两 泽泻五钱 川军三钱 全瓜蒌一两

    6月11日,服上方两 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皮疹大部分已消退,但仍有新起的小片风团,肿胀已消。再按前方去川军继服三剂。6月12日皮疹全部消退,夜间仅有散在新起小风团,其他均属正常,出院后继服三剂。经门诊随访,临床痊愈,未再复发。

    【例五】吴×华,女,19岁,门诊号:482835,初诊日期1972年3月28日。

    主诉:发烧,身上起红斑搔痒已三天。

    现病史:三天前游泳以后回家受风,突然高烧怕冷,全身起风疹,颜色深红,痒感明显,遇风则加重。大便干而少,二、三日一行。尿色深黄,身倦,胃纳不佳,精神尚好。

    检査:体温39.6℃,全身性红色斑疹,融合成大片,压之退色,痒感明显。

    脉象:弦滑稍数。

    舌象:舌苔薄白。

    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里热外受风寒,发为瘩疠。

    立法:清热凉血,散风止痒。

    方药:

    大青叶一两 生石膏一两 麻黄一钱 酒军三钱 紫草五钱 茜草三钱 大生地一两 白茅根一两 赤芍三钱 白藓皮一两 苦参五钱 薄荷(后下)三钱

    3月3日服上方一剂后,体温恢复正常,皮肤色红渐退,微痒,大便通畅,食纳好转。处方:

    大青叶一两 生石膏一两 赤芍三钱 紫草五钱 茜草三钱 丹参三钱 生地五钱 白茅根一两 薄荷三钱 川军三钱 元参三钱

    4月3日上方服三剂,皮肤搔痒已止,皮疹大部消退,躯干部只有散在红斑,形状不规则,上方佐以养阴凉血之剂:

    大青叶一两 赤芍三钱 紫草五钱 茜草三钱 丹参三钱 生地三钱 白茅根五钱 地肤子三钱 黄芩三钱 元参三钱

    4月6日继服三剂后,又去游泳未再发病,随访三个月未再复发。

    【例六】李×敏,女,41岁,筒易病历,初诊日期1971年2月10日。

    主诉:十余年来全身不断发生红疙瘩,痒甚。

    现病史:患者十余年来,不断在四肢、躯干发生大片红色疙瘩,剧烈搔痒,时起时落,每早晚发疹较重,无一定部位,特别是冬季晚上入寝后更重,夏日亦不间断,曾经多方面治疗不效。检査:四肢有散在指盖大或铜元大不整形之大片扁平隆起,淡红色。

    脉象:沉缓。

    舌象:苔白,舌质淡。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先有蕴湿兼感风寒之邪化热,风寒湿热交杂,链绵不去,发于皮肤。

    立法:调和阴阳气血,兼以清热散寒,琉风祛湿。

    方药:

    五加皮三钱 桑白皮三钱 地骨皮三钱 丹皮三钱 干姜皮三钱 陈皮三钱 扁豆皮三钱 茯苓皮三钱 白藓皮三钱 大腹皮三钱 当归三钱 浮萍三钱

    2月17日进服上方七剂,皮疹明显减少,只是早上外出后仍有少数皮疹,晚上也基本不发。2月26日复诊,又继服四剂后,皮疹即完全不发;又服三剂,临床治愈。

    [按语]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就是一股人所说的“风疹块”和“鬼饭疙瘩”。赵老医生认为,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中所述之“搭瘩”或“瘾疹”。一般分为急性、慢性两 大类。本病的发生多因七情内伤,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卫外不固复感风邪而诱发;或因过食高粱厚味、晕腥动风之物,脾胃滞热,再感风邪而发(多属急性荨麻疹)。若平素体弱,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气血被耗,风邪侵袭而致(多属慢性荨麻疹必从而可知风邪是本病发病的主要条件。而“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与寒相合而为风寒之邪;与热相合而为风热之邪。风寒、风热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则起风瘙隐疹”。

    根据赵老医生的临床经验,本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扁平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溲赤等症。舌质红、苦薄白或白腻,脉滑数。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止痒。组方一:

    荆芥穗二钱 防风二钱 金银花四钱 牛蒡子三钱 丹皮二钱 浮萍二钱 干生地三钱 薄荷一钱半 黄芩三钱 蝉衣一钱 生甘草二钱

    方中荆芥穗、防风、薄荷、浮萍疏风解表;丹皮、干生地凉血清热;金银花、牛蒡子、甘草清热解毒;黄芩清上焦之热;蝉衣驱风止痒。

    组方二:

    桑叶三钱 菊花三钱 杏仁泥一钱半 连翘三钱 金银花四钱 薄荷一钱半 甘草三钱 .丹皮三钱 防风三钱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散风热,清火;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丹皮清热凉血;甘草和中;杏仁、防风开腠理,散风热,止痒。

    2.风寒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全身泛发粉白色、粉红色风团样扁平丘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脉浮紧,苔白。法宜辛温透表,疏风止痒。处方:

    麻黄一钱 杏仁一钱半 干姜皮一钱 防风二钱 浮萍一钱半 白藓皮五钱 芥穗二钱 蝉衣一钱半 陈皮三钱 丹皮三钱 生甘草二钱

    方中麻黄、杏仁、荆芥开腠理,解肌发汗;丹皮和营血;干姜皮温中散风寒,且走肌肤;防风、浮萍散风;陈皮、甘草调胃和中;白藓皮去内伏之蕴湿,配以蝉衣更加强散风止痒之功。

    3.滞热受风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风团、风疹持续不已,反复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奇痒不眠,并有中脘痞满、纳呆、胸闷、嗳腐呑酸、嘈杂恶心或腹痛等症。大便干燥秘结,小便红赤。脉沉涩。舌苔白厚或腻。法宜表里双解。处方:

    防风三钱 金银花五钱 地肤子六钱 芥穗三钱 大黄一钱半 厚朴三钱 云苓三钱 赤芍三钱 甘草三钱

    防风、荆芥穗、金银花清热解表散风;赤芍活血和营;地肤子去中州之湿,止痒润肤;大黄苦寒泻热,荡涤肠胃;厚朴苦温行气,清肠胃之滞;甘草和中缓其力,而不过伤其气;云苓健脾助气。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表里双解。

    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兼见头晕、头重、腰酸、体倦、失眠、多梦等症。脉沉细而缓,舌质淡或红润,净无苔。法宜益气养血,疏散风邪。处方:

    生地一两 当归五钱 赤白芍六钱 首乌五钱 生芪五钱 防风三钱 芥穗三钱 刺蒺藜五钱 麻黄三钱

    方中生芪、当归、生地、首乌、二芍补气养血以扶正;麻黄、芥穗、防风、刺蒺藜疏表散风止痒以治标。

    例一至例四均属急性荨麻疹或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的病例。例一、例二偏于风热型,例三、例四偏于风寒型。从其发病的情况来看,赵老医生称风热型较风寒型为急,治疗原则以祛风邪为主,用药都是辛散宣达的。而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和症状特点加减变化。例一是用风热型组方二化裁,清热疏风止痒,治疗比较简单。例二开始疑为药疹,但从其皮损的形态以及诱发加重的因素来看(洗澡后汗出当风),最后诊断还是急性荨麻疹,治疗用风热型组方一加减。因其病程稍长,热盛已入里,所以加生石膏清气以除热;加生军通里以抽薪。待共皮疹基本消退后,又佐以生地、当归养阴凉血和血。例三、例四为急性荨麻疹偏于风寒,所以均按麻黄方、荆防方加减。例三有十四年的荨麻疹史,经常发作,在急性发作期间,乘势祛邪,所以愈后半年多未再复发。例四过去有荨麻疹史,因受风寒又复发作,寒邪部分化热入里,与内热搏结,故以散风凉血为主,佐以祛湿通里之剂,从法则上近乎表里双解,但仍以祛风邪为主。

    例五为急性荨麻疹属于内有滞热外受风寒。患者身倦、胃纳不佳,大便干而少,二、三日一行,尿黄赤,说明内有滞热。发病时値三月,天气尚凉,下河游泳出水后当风受寒,所以突然恶寒发热,全身起风团皮疹,色深紫,说明热已灼伤阴血,所以用小剂辛温之麻黄开皮毛;薄荷辛凉散表祛邪;赤芍、紫草、茜草、生地、白茅根凉血活血;大青叶、生石膏清热化瘀;白藓皮、苦参清热祛湿止痒;酒军通里导滞热,洁净腑,表里双解。体温虽高在39.5℃以上,药后一剂则体温恢复正常,大便已畅,表邪已解,里热已退。但血分之热未清,再以凉血活血、清热化瘀以收功。

    例六是应用赵老医生的经验方多皮饮治疗的。此方对原因不明的慢性顽面性荨麻疹效果较好。方中五加皮辛能散风,温能除寒,苦能燥湿,配干姜皮、陈皮能除风湿散寒理气;桑白皮除肺热消肿利水;白藓皮、丹皮、地骨皮可清热凉血;冬瓜皮、茯苓皮、大腹皮、扁豆皮能利水消肿除湿。复以浮萍散风解表于腠理;当归养血入血分,此二药沟通表里,调和阴阳气血。如属新感寒邪较重者,可重用干姜皮、陈皮;热邪较重者,可重用桑白皮、丹皮、地骨皮;湿邪较重者,可重用冬瓜皮、茯苓皮、大腹皮、扁豆皮;风邪重者,可重用五加皮或可加入防风三钱。

    我们系统观察了50例此较顽固的荨麻疹患者。5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例7岁,最大1例58岁;病程最短1例为25天,最长1例为30年。结果:痊愈者27例,显效12例,进步10例,无效1例。主要体会:属于风热型发病较急,外邪未深入,正气未虚者效果较好;风寒型及虚型疗效较差。对于慢性患者虽经治愈,近期已无新生皮疹,为了减少复发,最好在治愈后再服药一阶段,或比较长期服用丸药,才能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在治疗期间或在恢复以后,对饮食的禁忌也必须注意,一般服用鱼、虾、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往往引起复发。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