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未分,一气混茫。气分清浊,清气浮升而亲上,是为天,浊气沉降而亲下,是为地。浮升之清气为阳,沉降之浊气为阴,于是阴阳始分。天地之间,化生万物,而万物皆阴阳之所变化,所以万物之生长、变化、消亡,皆取决于阴阳。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之间,是为中气,中气为阴阳升降之枢轴。枢轴旋转,清阳半升于左则为木,木性升发,故其气温,清阳全升于上则为火,火性上炎,故其气热,浊阴半降于右则为金,金性收敛,故其气凉;浊阴全降于下则为水,水性蛰藏,故其气寒。水、火、金、木,名曰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言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明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升降浮沉之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半升为春,春之气温,属木,全升为夏,夏之气热,属火,阴降于岁半之后,半降为秋,秋之气凉,属金,全降为冬,冬之气寒,属水。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火令之后,名曰长夏,其时湿盛,故土之气湿。土合四象,是谓五行。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有制化。相生之义,为滋生,相克之义,是制其太过,制化是生克之间,相互协调,以维持前进中之平衡。其生克制化,皆以气而不以质,成质则不能生克制化矣。
阴阳五行,相辅相成,合而主宰宇宙间万物之生长、变化、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