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翻页 ← → 键
国学书籍大全 > 中医书籍 > 伤寒说意 > 太阳伤寒五苓散证
    太阳经病不解,或阳虚之人,宿水郁动,或热渴饮冷,新水不消,水邪阻隔,相火不降,烦渴思饮,而以水投水,莫能容受,入口则吐,名为水逆,是为表里不解。宜五苓散,桂枝外通其经,白术、苓、泽,内泻其水也。

    膀胱者,津液之府,水道藏焉,气化则能出。盖水入于胃,脾阳蒸动,化为雾气,以归于肺,肺气清降,化为雨露,而归膀胱,所谓气化也。而水之化气,气之化水,全缘土燥,土湿不能蒸水化气,注积脏腑,一遇表邪外束,泛滥逆行,是名水逆。五苓燥土泻水,通经发汗,多饮暖水助之,使积水化气,泄于汗孔,表里双解。此后水饮气升露降,而归水府,不至呕吐矣。若伤寒汗出而渴者,亦用此方。以汗后阳泄湿动,相火逆升,而刑肺金,故作渴燥也。若汗出而不渴者,湿气稍轻,茯苓甘草汤主之。

    凡太阳中风,理应发表者,若以冷水噀灌,致令汗孔闭塞,烦热弥增,卫气欲发,郁于孔窍,不能透泄,因而皮肤粟起。其相火上逆,意欲饮水,而内无燥热,其实不渴。是缘表邪之外束而水气之内作也。轻者,用文蛤散,重者,必用五苓泻水。如水湿上泛,寒实结胸,内无热证,宜用三物小陷胸汤,破其凝结。重者,小陷胸汤不能奏效,二白散亦可服也。小陷胸汤在“结胸”。

    【32】五苓散 十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 各十八铢 桂枝去皮,半两 泽泻一两六铢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33】茯苓甘草汤 十一

    茯苓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54】文蛤散 十二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55】白散 十三

    桔梗三分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若汗出而腹痛者,血亡而木燥也,加芍药清其风木。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