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证机理】
痛经,分行经腹痛、经前腹痛、经后腹痛,均系肝木疏泄不遂,刑克脾土使然。经前腹痛,多伴有月经后错;经后腹痛,多伴有月经前错。
经前腹痛
经前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前者。系因脾湿肝郁,经脉壅塞,不能疏泄,肺气敛闭太过,因而多见月经过期不来。当泄而不能泄,肝气郁勃冲突,势必刑克脾土,腹主大腹,故症见下腹作痛。痛甚而致阴阳格拒,阳浮于上,故头上汗出,阴沉于下,故小腹冷坠。腰为肾之府,阳虚肾寒,故症见腰痛。胞宫为肾所主,肾虚寒凝,故多见宫寒不孕,绝产不生。肝气郁极,方能疏泄,所以多见月经后错。肝木虽能疏泄,而肺气仍敛闭不启,故经来仍艰涩不利,或紫黑成块。经水既来,则经脉疏通,木气松和,痛也自减或全止。或因脾土被贼,运化迟滞,胃气壅满,上逆而作恶心呕吐。脾湿肝郁,疏泄不利,故脉现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
健脾疏肝,理气行瘀,暖下止痛。
【方药】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上肉桂5克广橘红9克炒桃仁12克法半夏9克苏泽兰30克延胡索9克革蔻仁6克赤丹参12克,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粉甘草,健脾缓急;炒杭芍、粉丹皮,疏肝止痛;广橘红、法半夏,清降肺胃;草蔻仁、上肉桂,温暖中下;炒桃仁、苏泽兰、赤丹参、延胡索,通经活血,行瘀止痛。
【加减】
脉稍弦,月经稍后错者,去上肉桂,加全当归9克,舒肝以止痛。脉弦,月经后错者,去上肉桂,加老川芎9克,通经以止痛。下寒者,加炒干姜6克,温暖中下以祛寒。夜热烦躁,舌苔厚腻者,去上肉桂,加软柴胡6克、生地炭9克,或加大熟地9克,以清胆经之郁热,润肝家之枯燥。脾湿腹胀,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12克,利尿以去湿。胃热呕恶者,去上肉桂,加淡竹茹9克、煨生姜6克,清热和胃,降逆以止呕。
行经腹痛
行经腹痛,为痛在行经始终者。亦因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通所致。症见月经量少,结涩不利。多系子宫后倾、输卵管不通使然。治同经前腹痛。
【加减】
行经口臭,胸膈烦热,或五心烦热者,加软柴胡6克,或加黄芩炭9克,以清肝胆郁热,或径用“丹栀逍遥散”。经来量少,结涩不利,白带多者,加牡蛎粉12克,破结通经,潜阳以止带。经来量少,时停,腹痛又来,时通时塞者,加补骨脂9克,温肾以通经。行经腰痛者,加炒杜仲12克,痛甚加骨碎补9克,温肾以止痛。输卵管不通者,加石菖蒲9克,行瘀以破结。
经后腹痛
经后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后者。系因水寒土湿,血虚肝燥,陷泄不升,因而多见月经先期而至,行经期长,断续不止。肝木枯燥郁遏,贼伤脾土,故症见纳差运迟,小腹隐隐作痛。脾湿肾寒,故症见腰腿困乏无力,大便稀薄,甚则宫寒不孕,即使怀孕,也易流产。脾湿肾寒,肝木郁陷,故脉现细濡、关尺略大,舌苔白薄、或白薄腻。
【治则】
温中暖下,润血舒肝,行瘀止痛。
【方药】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桂枝木6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全当归15克贡阿胶9克(烊化)石菖蒲9克
苏泽兰15克炒干姜6克,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桂枝木、粉丹皮、贡阿胶、炒杭芍、全当归,疏肝升陷,润血止痛;石菖蒲、苏泽兰,行瘀止痛;炒干姜,温暖中下。
【加减】
脾虚运迟者,加草蔻仁6克,暖中以醒脾。月经量多者,去苏泽兰,加炒莲房15克、棕榈炭9克,调经以止血。月经量多,紫黑成块者,加刘寄奴6克,化瘀以止血。经色暗淡稀薄者,加炒蒲黄12克,以利湿止血。肾寒腰痛者,加炒杜仲】2克,或加骨碎补9克,温肾以止痛。宫寒不孕者,加石楠叶10克,以暖宫寒,或径用“大温经汤”化裁以治之。腹泄者,加炙米壳5克,暖下敛肠以止泄。痛重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气虚不敛,月经量多者,加山萸肉12-15克,敛肺以止血,或加生黄芪15克,益气以止血。
【忌宜】
忌生冷、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之食品。勿劳累。
【按语】
经前腹痛、行经腹痛,多因肝气郁滞,经脉结涩所致,因此,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不易之法。但亦当适可而止,以免肝气疏泄太过,而致崩漏。若非白带过多,不用泽泻,以防利脾湿而伤肝阴。
经后腹痛,多因血虚木燥,陷泄不升所致,多见上有标热,而本属脾肾虚寒。血虚木燥,宜补血润血,脾虚肾寒,宜温中暖下。
但不宜过用香燥、大热之品,以防助阳太过,而灼肝阴。更不可见有标热,径用寒凉,戕伐脾肾本已虚惫之阳,致成坠胎、宫寒不孕之祸。
痛在经前,多伴有月经后错;痛在经后,多伴有月经箭错,故当与月经前错、后错互参,灵活变通而治之。
热入血室
【脉证机理】
《金匮要略》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此为热入血室也。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行经之时,血室空虚,不慎感受风寒,卫气闭敛,而致营血郁滞;营郁则发热,热自经络乘虚而入客血室,是病热入血室。肝藏血,血室为肝所主,肝胆同气,热邪自厥阴而传少阳,少阳经气不利,横塞胸胁,故证见胸闷气短,甚则状如结胸。少阳相火,不能潜降,势必逆升,相火升炎,烁伤心液,心液耗伤,神不守舍,故而谵语,如见鬼状。血属阴,邪客血室,故入夜则发热谵语,如见鬼状,白昼以如常人,或为一般感冒之状。热客血室,故夜间脉现浮数,舌苔白腻或淡黄腻,白昼脉现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一如常人。
【治则】
益脾和胃,疏肝平胆,清热凉营。
【方药】
醋柴胡9克炒杭芍9克黄芩炭9克粉丹皮9克大熟地15克法半夏9克粉甘草6克煨生姜9克肥大枣3-5枚水煎温服。
【方解】
醋柴胡、黄芩炭,和解清热;炒杭芍、粉丹皮、大熟地,疏肝凉营;法半夏、煨生姜,和胃降逆;粉甘草、肥大枣,和胃益脾,以资化源。
【加减】
气虚者,加大党参12克,以补中益气。腹痛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
【忌宜】
勿受寒凉。忌食生冷、辛辣。注意休息,勿劳累。
【按语】
热入血室,系指经期感受风寒之邪,邪气乘血室空虚,化热入客之疾患,亦名经期感冒。虽系感受风寒,属感冒范畴,但因血虚,邪客血室,故见症不同于一般感冒,治亦迥然而异。要在详询病史,知夜热谵语之源,投以清泄肝胆、和解凉营之剂。虽非易如反掌,也绝非难治。
【临床医案】
例1:韩某,女,36岁,西安市人。1988年3月12日初诊。自诉:月经前错,20天左右来潮一次,量多,色黑有块,10天左右方罢,甚至淋漓不尽,心烦眠差,已近半年。经治疗,无明显好转,仍量多,淋漓不尽,小腹隐痛,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濡、尺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肾寒,肝气郁陷,疏泄不藏。
诊断:月经量多、月经先期。
治则:健脾温肾,舒肝升陷,调经止血。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缩砂仁5克炙米壳3克棕榈炭12克炒莲房12克牡蛎粉15克贡阿胶9克(分冲)炮干姜4克三七粉3克(分冲)5剂,水煎温服。
3月19日复诊:药后淋漓已止。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根厚。上方去炙米壳、炮干姜,加白茅根9克,5剂,水煎温服。
3月26日三诊:药后自感尚可,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建泽泻、贡阿胶、炮干姜,减制首乌为20克、炙米壳为2克,加粉甘草6克,5剂,水煎温服。
4月10日四诊:月经昨日来潮,量中等,色不黑,腹不痛。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药尽月经也罢,无其它明显不适。随访3年,未犯病。
例2:张某,女,38岁,陕西省扶凤县人。1988年元月7日初诊。自诉:头晕,心慌,腰腿痛,白带多,月经来潮时腹痛,量多,色黑有块,淋漓不断,十余日不尽,右大腿面痛,当脐跳动,大便初干,已数年。经治疗,无明显好转,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涩、两关偏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肾寒,肝气郁陷,精血不藏。
诊断:月经量多、白带。
治则:健脾温肾,疏肝升陷,调经止带。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9克制首乌30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法半夏9克炒芡实12克牡蛎粉15克炒苍术12克棕榈炭12克缩砂仁9克延胡索9克补骨脂9克
10剂,水煎温服。
元月18日复诊:。药后淋漓已止,白带也好转,腰痛减轻,右大腿面仍痛,他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上方去棕榈炭,减缩砂仁为6克,加桂枝木4克,10剂,水煎温服。
2月3日三诊:药后白带已正常,腿痛已愈。月经前天来潮,量较多,色不黑,他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2月23日来函称:上方服5剂,月经已罢,药尽诸症痊愈。
例3:姜某,女,16岁,辽宁省沈阳市人。1984年7月4日初诊。其母代诉:其女去年月经初潮,20天左右来潮一次,量多,色黑有块,小腹隐痛。经治疗,效不显,仍月经前移,量多,借出差之机,携女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尺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虚肝郁,疏泄不藏。
诊断:月经先期、月经量多。
治则:健脾疏肝,调经止血。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赤芍12克全当归12克制首乌20克广陈皮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棕榈炭12克炒莲房12克牡蛎粉12克炒干姜5克5剂,水煎温服。
7月10日复诊:药后月经已止。但有脱发数年。脉细濡、稍滞、关寸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炒赤芍、炒杜仲、棕榈炭、炒莲房、牡蛎粉,增制首乌为30克、炒干姜为6克,减全当归为9克,加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法半夏9克、缩砂仁6克、旱莲草9克,5剂,水煎温服。
7月15日三诊:药后自感尚可,脱发有所减轻,他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7月10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7月26日四诊:药后脱发明显减轻。昨日月经来潮,量中等,色不黑,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加旱莲草9克,10剂,水煎温服。
10月25日其母来函称:上方服4剂,月经即罢。近几个月月经正常。
例4:韩某,女,47岁,陕西省富平县人。1987年11月27日初诊。自诉:月经过多,紫黑成块,淋漓不尽,右胁下及背痛,胃脘嘈杂不适,脾大二指,半年余。在当地医院以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无效,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滞涩、不柔、关寸大,舌苔燥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不降,疏泄不藏。
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胆囊炎☆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暖下止血。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20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法半夏9克棕榈炭12克牡蛎粉12克制香附3克炙米壳3克刘寄奴9克炮干姜4克三七粉3克(分两次冲服)
6剂,水煎温服。
12月4日复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月经已止。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刘寄奴,增制首乌为30克,加缩砂仁6克、炒苍术15克,10剂,水煎温服。
12月20日三诊:药后好转。脉舌同前。原方去建泽泻、制首乌、法半夏、制香附、刘寄奴,增牡蛎粉为15克,加粉甘草6克、全当归9克、桂枝木6克、炒苍术15克、缩砂仁6克、延胡索9克,10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例5:任某,女,42岁,陕西省礼泉县人。1986年11月23日初诊。自诉:月经量多,色黑有块,经期正常,头昏,头痛,心慌,胃痛吞酸,白带过多,腰痛,全身痛,天阴则前阴发痒,已数年。多经治疗,无明显好转,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左关右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上热下寒,精血不藏。
诊断:月经不调、白带。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清上温下,调经止带。
处方:
云茯芩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法半夏9克延胡索9克牡蛎粉15克炒干姜6克缩砂仁6克炒芡实12克棕榈炭12克10剂,水煎温服。
12月16日复诊:药后诸症均有所好转,头痛亦减轻。脉细濡、关尺大,舌苔白腻。上方去黄芩炭、棕榈炭,加粉丹皮9克、桂枝木6克,10剂,水煎温服。
12月28日三诊:药后白带已正常,它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原方改黄芩炭为粉丹皮9克,加炙米壳3克,10剂,水煎温服。
1987年4月2日来函称:药后诸症均愈。
例6:李某,女,34岁,西安市人。1984年12月22日初诊。
自诉:眩晕,腰痛,月经量少,白带多,数年。经治疗,时好时差,至今未愈,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虚肝郁,肺胃上逆,肾寒不藏。
诊断:月经不调、白带。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温肾潜阳,敛精止带。
处方:
云茯芩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法半夏9克炒芡实12克牡坜粉15克北沙参12克草蔻仁4克苏泽兰20克补骨脂9克5剂,水煎温服。
元月8日复诊:药后诸症均减轻。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薄腻。上方去粉甘草,加建泽泻9克,5剂,水煎温服。
上方服10剂,诸症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