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系因脾湿肝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浊阴壅滞咽喉所致。
【脉证机理】
咽通六腑,喉通五脏,为清升浊降之道路。六腑为阳,而主气分;五脏为阴,而主血分。咽病者,病在气分,而偏于上;喉病者,病在血分,而偏于下。梅核气为气血双病,而偏于气分。
由于情志不舒,致使肝气郁滞,胆胃不调。胃逆不降,肺热不敛,浊阴上逆,壅聚咽喉,梗塞不利,状如梅核,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病梅核气,《金匮要略》谓咽中如有炙脔者是也。胆胃上逆,肺失清肃,可兼见头昏恶心,胸闷心烦,口燥咽干,痰粘难出诸症。肝郁不升,可兼见少腹胀满。
胆胃上逆,浊阴不降,则咽病,肝脾郁陷,清阳不升,则喉病。
气分病多者,为咽病,脉现细濡、滞、关寸大,舌苔白腻;血分病多者,为喉病,脉现细濡、稍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治则】
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清利咽喉。
【方药】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生杭芍9克粉丹皮9克干生地12克广橘红9克瓜蒌仁9克法半夏9克川射干9克苦桔梗9克山豆根6-9克,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生杭芍、粉丹皮、干生地,平胆疏肝;广橘红、瓜蒌仁、法半夏,清肺理气,宽胸降逆;川射干、苦桔梗、山豆根,清利咽喉。
【加减】
声音重浊者,加马勃9克,利咽以扬声。胸闷恶心者,加淡竹茹9克,和胃以止呕。情志不舒,胸胁满闷者,加广郁金9克,疏肝理气以行郁。咽炎、咽肿咽痛咽红者,加黑元参9克,或加寸麦冬12克,清热润肺以清肿。禁用升麻。喉炎,肝胆燥热者,去云茯苓,可酌加柴胡、黄芩,以清相火,或加升麻、葛根,以解毒消肿。喉咙红肿者,加蚤休9克,凉血以消肿。气滞腹胀,脾湿不重者,酌加川厚朴6-9克,行郁以消胀。
【忌食】
忌食辛辣刺激之品,解除思想顾虑,保持情志舒畅。以素食为佳。荤腥助热,于本病不利。
【按语】
梅核气,包括慢性咽炎、喉头歇斯底里等症。
心脉上挟咽,肾脉循喉咙,梅核气属咽喉俱病,所以多系气血郁滞,内联心肾。
咽喉为阴阳升降之道路,胆胃肺之气机上逆,壅聚于咽喉,致使道路梗阻,浊阴无下降之路,气滞血瘀,则作此证。其病在上,多属火热,治以清降为主。清降肺胃之气,浊阴悉降,则清阳遂升。清升浊降,气道清利,则病可向愈。偏于气分者,以清肺为主,偏于血分者,以疏肝为主。
咽病,胃气偏寒,慎用葛根,禁用升麻;喉病,胃气偏热,参合脉证,升麻、葛根,均有用武之地。
【临床医案】
例1:付某,女,33岁,西安市人。1978年12月11日初诊。
自诉:右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一周,颌下如核桃大,颈部如栗子大,不痛,活动,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濡、虚涩、关寸大,舌苔白薄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气滞血瘀。
诊断:瘰疬。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清泄相火,化瘀散结。
处方:
云茯芩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15克炒枳壳9克全瓜萎12克法半夏9克昆布9克粉葛根12克蒲公英18克苦桔梗9克草果仁6克
3剂,水煎温服。
12月17日复诊:药后见效。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建泽泻,加大青叶6克,3剂,水煎温服。
1979年元月10日三诊:药后肿块缩小,压之不痛。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建泽泻,加大青叶9克、炒桃仁12克,5剂,水煎温服。
2月12日四诊: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已缩小如栗子大。脉细濡、右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建泽泻,加川射干9克、大青叶6克,3剂,水煎温服。
2月27日五诊:药后右颌下淋巴结肿继续缩小,颈部淋巴结已消失。脉细濡、缓、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炒桃仁12克、大青叶6克、川射干9克,5剂,水煎温服。
3月21日六诊:药后病情继续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加大清叶9克、炒桃仁12克,增蒲公英为30克,10剂,水煎温服。
4月15日七诊:药后颌下淋巴结继续缩小。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大青叶6克、炒桃仁12克、青浮萍12克,增蒲公英为30克,10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至今未复发。
例2:李某,女,44岁,陕西省户县人。1987年8月2日初诊。自诉:双耳下肿痛半年余,当地医院诊断为耳下淋巴结核。羟治疗,无显效,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粘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相火不藏,气滞血瘀。
诊断:瘰疬。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化瘀散结。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全瓜萎12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苦桔梗9克北沙参15克半枝莲9克白蔻仁4克
6剂,水煎温服。
8月9日复诊:药后病情平稳。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北沙参,增白蔻仁为5克,减炒杭芍为9克,加牡蛎粉15克、煨生姜4克,6剂,水煎温服。
8月23日三诊:药后肿块己消大半。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北沙参,白蔻仁,减炒杭芍为9克,加牡蛎粉15克、草果仁克、嫩桑枝9克、煨生姜3克,10剂,水煎温服。
9月3日四诊:药后肿块明显缩小。脉细濡、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建泽泻,黄芩炭、北沙参,增白蔻仁为5克,加粉甘草6克、粉丹皮9克、牡蛎粉15克、煨生姜4克、赤丹参15克,10剂,水煎温服。
9月3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10月24日五诊:上方服20剂,胀块已不明显,他症已除。
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9月3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例3:刘某,男,60岁,西安市人。1976年9月4日初诊。自诉:近10天来,口淡无味,不思饮食,打呃,大便正常,左耳下淋巴结肿大,病理切片正常,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右稍弦、关尺大,舌苔白腻。
辨证:胆胃上逆,相火不藏,气滞血瘀。
诊断:瘰疬。
治则:平胆和胃,理气降逆,化瘀散结。
处方:
软柴胡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炒枳壳9克炒杏仁9克粉葛根9克蚤休9克法半夏9克蒲公英9克半枝莲12克草蔻仁6克3剂,水煎温服。
9月9日复诊:药后食欲好转,淋巴结有所缩小,大便正常小便多。脉细濡、关尺大,舌苔白腻。上方增蒲公英为15克,5剂,水煎温服。
9月21日三诊:药后淋巴结明显缩小,大便正常,小便频。
脉细濡、关尺大,舌苔白腻。原方加麦门冬9克、蒲公英15克,5剂,水煎温服。
l@月4日四诊:药后加继续缩小,仍感全身无力,纳食可,大便正常,尿频,腰痛。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麦门冬12克,5剂,水煎温服。
上方服20余剂,痊愈,再未复发。
例4:王某,女,30岁,西安市人。1982年11月20日初诊。
自诉:左侧甲状腺肿大一周。一周前因生气,左侧甲状腺逐渐肿大至3×3cm。急赴第四军医大学求治,诊断为甲状腺瘤,建议手术。本人不愿手术,因求治于麻瑞亭。心烦,心慌,精神紧张,右侧甲状腺冷温相间结节。脉细濡、右弦、右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肺气不降,气滞血瘀。
诊断:瘿瘤。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破滞,化瘀消瘿。
处方:
云茯苓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炒枳壳9克全瓜蒌12克法半夏9克蒲公英18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半枝莲12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23日复诊:药后无明显变化。脉细濡、稍紧、右关寸大,舌苔白腻。上方加北沙参15克,5剂,水煎温服。
11月30日三诊:药后自感尚可,瘿瘤变软缩小,现已基本触摸不到。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牡蛎粉15克,5剂,水煎温服。
12月9日四诊:瘿瘤已缩小至黄豆大小,它无明显不适。脉细濡、稍弦紧、关尺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牡蛎粉15克,增炒杭芍为15克,5剂,水煎温服。
12月25日,五诊:上方服10剂,瘿瘤触之稍有感觉,软,大如绿豆。脉细濡、右稍滞涩、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增炒杭芍为15克、炒枳壳为12克,加牡蛎粉15克,5剂,水煎温服。
1983年元月20日六诊:现无明显不适,瘿瘤已不明显,有时心烦。脉细濡、稍数,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牡蛎粉12克,5剂,水煎温服。
2月7日七诊:药后平稳,瘿瘤已触摸不到,有时心烦,心慌,行经腹痛,他无不适。脉细濡、右弦、关寸稍弱,舌苔白腻。原方增炒杭芍为15克,减海藻为12克、昆布为12克,加北沙参9克、草果仁5克,5剂,水煎温服。
药尽诸症均愈,至今未复发。
例5:李某,女,45岁,西安市人。1978年10月27日初诊。
自诉:颈部发热疼痛十余日,赴第四军医大学检查,诊断为左侧甲状腺瘤,约2×4cm,建议手术治疗。本人不愿手术,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肺气不降,气滞血瘀。
诊断:瘿瘤。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破滞,化瘀消瘿。
处方:
云茯苓9克炒杭芍9克建泽泻9克粉丹皮9克黄芩炭9克炒枳亮9克全瓜蒌9克法半夏9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蒲公英18克山豆根9克草果仁6克
3剂,水煎温服。
10月30日复诊:药后病情平稳。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上方加川射干9克、苦桔梗9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3日三诊:药后症状稍有减轻,纳差,梦多。脉细濡、两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川射干9克、苦桔梗15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7日四诊:药后甲状腺肿块较前明显缩小,近感恶心。
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苦桔梗9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11日五诊:颈部肿块明显减轻,约1×2cm,不红,不痛,食饮咽下不畅。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苦桔梗15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23日六诊:上方服6剂,甲状腺肿块已消失。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苦桔梗15克,10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至今未复发。
例6:王某,男,60岁,西安市人。1988年3月22日初诊。自诉:咽喉不利,咽下时如有物阻碍近一年,经西安市数家医院检查,咽喉未见异常。经治疗,效不显,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右弦、关寸较大、右关动,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气滞血瘀。
诊断:梅核气。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清利咽喉。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5克制首乌30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川射干9克苦桔梗9克北沙参20克山豆根9克白蔻仁5克嫩桑枝12克半枝莲9克5剂,水煎温服。
3月28日复诊:药后无明显好转,仍痰多。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炒杏仁、桑枝,增粉甘草为9克,加全瓜蒌12克、昆布9克,6剂,水煎温服。
4月15日三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咽喉仍干。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炒杏仁、桑枝,增粉甘草为9克,加全瓜蒌12克、昆布9克、黑元参12克,6剂,水煎温服。
5月26日四诊:药后自感甚佳,现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厚腻。原方去山豆根、半枝莲,5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例7:陈某,男,65岁,西安市人。1987年10月26日初诊。
自诉:患肺气肿十余年,秋冬剧,春夏差。经治疗,效果不佳。近年又患咽喉不利,如有物壅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肝胆不调,肺胃不降。
诊断:梅核气,肺气肿。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芩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广陈皮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川射干9克川贝母9克北沙参15克炙冬花9克苦桔梗9克炙米壳3克6剂,水煎温服。
11月12日复珍:药后诸症减轻。脉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增炙米壳为4克,加炒枣仁12克,6剂,水煎温服。
11月10日三诊:药后咽喉已利,胸闷、咳嗽、痰多亦减轻。
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再进,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8:肖某,女,47女,西安市人。1988年3月13日初诊。自诉:头晕,咽喉不利,胸闷,大便初干,两**胀闷不适,半年余。
曾在西安市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咽炎。经治疗,无明显效果,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滞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气滞不降。
诊断:慢性咽炎,胸痹。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5克制首乌30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川射干9克苦桔梗9克北沙参9克半枝莲9克白蔻仁6克昆布12克6剂,水煎温服。
3月20日复诊:药后胸闷、乳胀、大便均好转,咽侯仍不利。
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上方去建泽泻、半枝莲、昆布,增北沙参为20克,减炒杭芍为12克、白蔻仁为5克,加粉甘草6克、山豆根7克,6剂,水煎温服。
5月18日三诊:上方服20余剂,诸症均明显好转。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9:周某,女,30岁,西安市人。1985年3月15日初诊。自诉:患喉炎半年余,咽喉痛,音哑。经治疗,效不显,仍音哑,咽喉干痛,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弦、两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肺胃不降,肝胆郁滞,壅结咽喉。
诊断:喉炎。
治则:平胆疏肝,清降肺胃,利咽止痛。
处方:
云茯苓9克粉丹皮9克全瓜萎9克苦桔梗9克粉甘草9克炒杭芍15克大生地9克广橘红9克法半夏9克川射干9克黑元参15克麦门冬12克马勃9克山豆根6克5剂,水煎温服。
4月20日复诊:药后无明显效果,大便于结。脉舌同前。上方去生地、麦门冬,增广橘红为12克、山豆根为9克,减黑元参为12克,加炒黄芩9克、炒大黄9克、半枝莲9克,5剂,水煎温服。
5月7日三诊:上方服15剂,诸症大减,大便已利。脉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生地,增广橘红为12克、全瓜蒌为12克、山豆根为9克,减黑元参为13克,加炒黄芩9克、炒大黄9克、半枝莲12克,5剂,水煎温服。
6月8日四诊:上方服20剂,现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元参、麦冬,5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例10:.王某,女,62岁,西安市人。1977年3月29日初诊。
其子代诉:患者咳嗽,少痰,声哑,咽痛,咽下加重,头痛,身痛,纳差,腹胀,心慌,气短,失眠,二便调。曾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做病理切片检查,诊断为喉头新生物。同位素扫描提示:甲状腺右侧凉结节。经治疗,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缓、关寸大,舌苔白腻、舌边有瘀斑。
辨证:中气虚败,肺胃上逆,肝胆郁滞,毒结咽喉。
诊断:喉头癌。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解毒利咽。
处方:
云茯芩9克炒杭芍6克瓜蒌仁9克蚤休9克粉甘草6克粉丹皮9克北沙参9克山豆根9克黄芩炭9克佛手片9克川射干9克半枝莲9克马勃9克前胡9克3剂,水煎温服。
4月4日复珍:药后声哑有所好转,已能发出低弱声音,仍咳嗽,咽痒,少痰,心烦,失眠,身痛,左侧胁痛,纳差。血压:110/60mmHg。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舌边有瘀斑。上方加苦桔梗9克,3剂,水煎温服。
4月7日三诊:药后声哑较前继续好转,余症同前。脉细濡、稍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舌边有瘀斑。原方加苦桔梗9克、炙冬花9克,增半枝莲为24克,3剂,水煎温服。
4月11日四诊:药后发音较前明显好转,全身症状也好转,仍头晕,睡眠差。脉细濡、稍滞、关寸大,舌苔白腻、舌边有瘀斑。
原方加苦桔梗15克、麦门冬12克,增半枝莲为30克,3剂,水煎温服。
4月14日五诊:药后病情继续好转,仍感咽痛,咽痒,咳嗽,头部及胸部自感燥热。脉细濡、稍涩、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增半枝莲为30克,加苦桔梗15克、麦门冬15克,3剂,水煎温服。
4月26日六诊:上方服6剂,发音已正常,仍感喉部千痒,稍咳嗽。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增半枝莲为30克,加苦桔梗9克、麦门冬15克,3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1:张某,男,24岁,西安市人。1986年2月25日初诊。
自诉:不慎感受风寒,咽喉肿痛,饮食难下,西安市某医院诊断为急性扁桃腺炎。肌注青、链霉素(量不详),服西药片(不详)一周,效不显,因求治于麻瑞亭。双侧乳蛾肿大,疼痛,咽水困难,发热(体温38℃),尿黄。脉细数、两寸大,舌质红、舌苔薄黄。
辨证:外感风寒,入里化热,相火上炎,壅滞咽喉。
诊断:急性扁桃腺炎。
治则:平胆疏肝,凉血泄火,利咽消肿。
处方:
川射干9克苦桔梗9克黑元参15克麦门冬12克生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全瓜蒌9克半枝莲9克粉甘草9克5剂,水煎服。
药尽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