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翻页 ← → 键
国学书籍大全 > 中医书籍 > 脉症治方 > 疮疡(疔疮瘰)
    【脉】

    诀云:数而无力为疮疡。集验云: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 肿赤痛。其邪深在里。

    宜先疏通以绝其源。浮大而数。 肿在外。当先托里。恐邪气入内也。脉不浮不沉。内外症无知。其在经当和荣卫。脉数身无热内有痈脓。脉数。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痈疽疮疡。脉沉迟而缓者生。急疾而数者死。

    【症】

    按外科论云:夫外科以痈疽发背冠于篇首。为诸疮之先者何。盖此症变化在于须臾。性命悬于毫发故也。然痈疽之名。虽有二十余症。其要则有二焉。阴阳是也。凡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虚。夫阳发则皮薄。色赤。肿高。多有椒眼数十。而痛。阴发则皮浓。色淡。肿坚硬。状如牛颈之皮。不痛。又有阳中之阴。似热非热。虽肿而虚。赤而不燥。作痛而无脓。时浮时消。盛而内腐。阴中之阳。似冷非冷。不肿而实。微赤而燥。有脓而痛。外虽不盛。而内烦闷。阳中之阴。其人多肥。肉紧而内虚。阴中之阳。其人多瘦。肉缓而内实。又有阳变为阴。因草医凉剂之过也。阴变为阳,因火艾热药之骤也。然阳变阴。多犹可返于阳。故多生。阴变阳。多不能复于阳。故多死。间有生者。此医偶合于法。百中得一耳。所谓发者。积于中而发于外者也。人之一身。所自本于五脏。五脏之气。皆禀于胃气。胃为五脏之根本。故胃受谷。脾化之以生气血。脾主肌肉。胃气传五脏。以行血脉。经络。灌溉一身。而昼夜一周。虽痈疽有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候于人迎。人迎者。左手关前一分是也。外因候于气口。气口者。右手关前一分是也。人迎气口之脉。和平。则为不内外因也。其原有五。一天行时气。二己情内郁。三体虚外感。四身热抟于风冷。五食烧炙。饮醇酒。服丹石热毒等药。以五者为邪。气郁于胃中。胃气盛而体实。则邪气相抟。而流注于经络。涩于所滞。血脉经络。壅结而成痈。胃气弱而体虚。则邪气盛而宿于经络。凝涩流积。血脉不潮。内腐而成疽。故曰外形如粟。中可容毂。外貌若钱。中可安拳。恶毒脓管。寸长深满。脓血相粘。用药可痊。臭秽无丝。血败气衰。阳绝阴盛。仙难救命。善用药者。当审人虚实。察病冷热。推其所因。究其所原。而后治之。内外相应。不可一概而论。如病发于阳。而极热必当顺其气。匀其血。气顺则宜通而不滞。血匀则流动而自散。气乃为阳。血乃为阴。阴阳调和。其病自安。外则用凉药而触之。内热反盛。热盛则血得凉而易散。甚则热已痿。而血凝于凉。以致血不散。此阳变为阴。渐成坏烂之根。急投温剂以治。解其外攻四围之血路。出其中间已成之脓毒。然后根据法以收其功。如病发于阴而极冷。则内用平补之药。以宣其气。滋其血。助其元阳。从其脾胃。待其饮食进。而后须顺气匀血。如常法。外用热药以潮一身之气血。回死肌。拔毒气。后用温药以散之。其极冷者。或又为凉药所误。不得已。于三建汤而回阳病。必旁出再作为佳。此阴变为阳之候。更生之兆也。若内不回。外症不见。是为独阴绝阳。

    不可治矣。盖阳者气也。阴者血也。阳动则阴随。气运则血行。气耗则血死。血死则病死矣。冷症则用热药。不过行其气之主宰。膜为五脏之囊 。病之初起。毒上攻心之胞络。故先呕逆而后痈疽。或先痈疽而后呕逆者。皆由毒攻于胞络。根于心也。心主受毒。神无所舍。元气昏瞑。毒之始萌。傍腐肌肉。治若不早。毒气透膜。膜透则元气泄。脏腑失养。精神枯槁。脉自坏绝。病有至盛。内见五脏。可得其生者。膜完故也。病有至微。肌肉未溃而死者。膜先透也。是以救心护膜。当为治者之先务。亦外科之良法也。此乃论痈疽之要。其神圣功巧。不可具述。非寻常医流。一草一木。一针一刀。所可以得其要者也。

    【方】

    加味托里散 治发背痈疽。无分脑乳附骨等处。及诸疔瘰 。一应肿毒。肿未成即散。已成即溃。败脓自出。腐肉自去。痛苦自减。大有神效。非常功也。

    人参 黄 桔梗 防风(并去芦) 川芎 当归 官桂 浓朴 白芷(各一钱) 甘草(五分)白芍药 木香 大腹子 乌药 枳壳 紫苏(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生姜二片。葱白一根。煎至七分。加酒一呷。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兼有他症。根据后加减。

    病不退。加白术、白茯苓、熟地黄(各一钱)。

    不进饮食。加砂仁(七分)、香附(一钱)

    痛不住。加**、没药(另研煎熟放下各一钱)。

    水不干。加知母、贝母(各一钱)

    疮不穿。加皂角刺(一钱)。

    咳嗽。加陈皮、半夏、杏仁(各一钱)。

    大便秘。加大黄(三钱)、枳壳(一钱)

    小便涩。加麦门冬、木通、车前子(各一钱)、灯草(二十根)。

    脚气。加木瓜、黄柏(各一钱)。

    又方 仙方活命饮 治外科一切病症。已成即溃。未成即散。二三服立效。轻者一服即效。予用此方治乳痈瘰 。大有奇效。

    滴乳(另研药熟化下) 防风 白芷 贝母 赤芍药 当归尾 明没药(研) 皂角刺 天花粉 甘草节 穿山甲(炮以上各一钱) 陈皮 金银花(各三钱)

    病在背俞。皂角刺为君(就本方加作三钱)。

    在腹募。白芷为君(加作三钱)。

    在胸次。加栝蒌仁(去壳二钱)。

    在四肢。金银花为君(根据本方)。

    疔疮。加紫河车、草根(三钱)。

    瘰 。加夏枯草(三钱)。

    乳痈。加夏枯草(三钱)、青皮(一钱)。

    上作一服。无灰酒五茶钟。装入有嘴瓶内。以浓纸封口。勿令泄气。煎至三大钟去渣。作三次服。接连不断。随疮上下。食前后服。能饮酒者。服药后。再饮三五杯。此药并无酒气。不动脏腑。不伤气血。忌酸薄酒 器。服后侧卧。觉痛定回生也。神效不可具述。

    真人偈云 真人活法世间稀 大恶痈疽总可医 消毒只如汤泼雪 化脓渐使肉生肌 阴功何止万人活 神效何须刻日期 留下仙方诚信授 存仁修制上天知

    按此方。不问阴阳虚实。善恶肿溃。或大痛。或不痛。先用此剂。大势已退。然后随症调治。其功甚捷。诚仙方也。

    又方 瘰 炙 法不问远年近日。一切瘰 。但炙立愈。

    男左女右手。以草心于中指第二节起。比至臂上挨掌第一横纹止。剪断。再将草心于百劳穴骨尖上比起。至草心尽处是穴。以墨记之。于墨上炙。一岁一壮。立愈。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