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原植物生于沟边林下。喜温暖湿润气候,怕热、怕旱、怕霜冻,以林下或溪边湿润的水旁谷地、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温中、化痰截疟。临床用名有草果仁、姜炙草果仁。
【本草汇言】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气每熏人,因最辛烈。消宿食立除胀满,去邪气且却冷疼。同缩砂温中焦。佐常山截疫疟。辟山岚瘴气,止霍乱恶心。
谟按:草果《本经》原未载名,今考方书,补其遗缺。但性辛烈过甚,凡合诸药同煎,气独熏鼻,则可知矣。虽专消导,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药性解》: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疟疾、胸腹结滞呕吐、胃经风邪。
按:草果性温发散,与草蔻同功,故经络亦同。多食亦损脾胃,虚弱及胃火者亦忌之。
《药鉴》:气温,味辛,升也,阳也。辟山岚瘴气,止霍乱恶心。辛则散宿食,立除膨胀。温则去邪气,且却冷疼。同缩砂能温中焦,佐常山能截疫疟。大都中病即已,不可多服,盖此剂大耗元气,而老弱虚羸之人,尤宜戒之。
《景岳全书》:味辛,性温热,阳也,浮也,入足太阴、阳明。能破滞气,除寒气,消食,疗心腹疼痛,解酒毒,治瘴疠寒疟,伤暑呕吐,泻痢胀满,反胃吐酸,开痰饮积聚噎膈,杀鱼肉毒,开郁燥湿,辟除口臭,及妇人恶阻气逆带浊。
《本经逢原》:草果与草豆蔻,总是一类。其草果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然疟亦有不由于岚瘴气,而实邪不盛者忌服。凡湿热瘀滞,伤暑暴注,溲赤口干者禁用。
《本草求真》:[批]温胃逐寒,治瘴疠寒疟。
草果专入胃。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出自滇广。凡冒巅雾不正瘴疠,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故合常山用则能以载久疟;同知母用则能以除瘴疠寒热;义详草豆蔻。同橘、半用则能以治膈上痰;同楂、曲用则能以解面湿鱼肉。若使非由风瘴,或因湿热而见瘀滞,与伤暑而见暴注溲赤口干者,则并禁焉。
《本草分经》:辛,热。破气除痰,消食化积,制太阴独胜之寒。
佐常山截疟,煨熟用仁。
【现代药理研究】
1.生、炒、姜100%草果煎剂均可拮抗肾上腺素对回肠活动的抑制作用。
2.草果水煎液具有镇痛作用。
3.草果中所含的α-蒎烯和β-蒎烯具有镇咳祛痰作用;香叶醇有抗细菌和真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