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释】脉微细,但欲寐,为少阴病本有的脉和证。始得之病在表,宜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微细之脉见于沉,可知为寒饮在里。汗出不烦者,暗示原来还有发热心烦,因过服麻黄附子细辛汤,汗后表解而烦亦去也。寒饮未除,故自欲吐。太阴病的为证渐显,急与附子汤温中逐饮或可得治。待至五六日,终因胃虚无力收摄而自下利。复烦躁,以至不得寐者,是生机欲息,难得暂安之象,故终不免于死。
【按】少阴病本虚,若里有水饮,势必转属太阴。其过程由渐至著,先有自欲吐,而后自利、烦躁不得卧。通过这条正告医者,要知防微杜渐也。学者宜与后之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汤、四逆汤条互参而细研之。
【注】①微细,少阴脉。但欲卧,少阴证。脉不浮而见沉者,里有寒饮。此少阴病里有水饮者也。
②此亡阳激动里饮的反映。少阴病始得之,有发热而烦者(参见306、309)。服药后,得微汗而热除烦去,以有里饮,虽热除烦去而病未已,反自欲吐。脉沉为寒饮在里的确证,此少阴并于太阴之始也。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烦为无热扰,反映气已不足。汗出促使阳热欲息,不是好现象。
③至五六日,或因误治,或因未治,或因人甚虚,终于并发太阴下利,乃至烦躁,既不得卧又不得寐,此正不胜邪,生机欲息之象,故死。
【按】少阴病传里为里阴证(太阴病)或半表半里的阴证(厥阴病),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以上六条均为少阴转属太阴或厥阴的死证,确属危险凶殆,学者宜细观熟记。吐利为表证传里的见证,宜把握阴阳属性。又阴性病入里时传变迅速,不可等闲观之。
小结
自开始至此,可作为少阴病篇的总论。少阴病与太阳病同在表位而阴阳两种不同的证,历来注家误于经络名称,不承认少阴病亦属表,但以上有三条论述少阴病不可发汗,如不是病在表,列这些禁汗条岂不是废话。少阴病本虚,维持在表的时间甚短,二三日即常传里或半表半里,传里多属太阴,传半表半里多属厥阴。此与太阳病传里多属阳明,传半表半里多属少阳者正好相反。少阴病在表本无死证,其死证均于太阴或厥阴时见之,最后诸条乃其例也。具体证治论述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