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翻页 ← → 键
国学书籍大全 > 中医书籍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春时之阳气方盛。阴气方衰。秋时之阴气方盛。阳气方衰。此天气之盛衰也。少者之气方盛。老者之气方衰。此人气之盛衰也。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气之多少。问阴阳之气。有多有少。逆者。谓四时老少之气逆行。从、顺也。

    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四时之气。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阳从左者。谓春夏之气。从左而行于右。阴从右者。谓秋冬之气。从右而行于左。老者之气。从上而下。犹秋气之从上而方衰于下。少者之气。从下而上。犹春气之从下而方盛于上。是以春夏之气。归于阳之从左而右。气之顺也。故为生气。归于秋冬之从右而左。气之逆也。故为死气。反之。谓秋冬之气。归于阴之从右而左为生。归于春夏之从左而右为逆。是以气之无论多少。逆者皆为厥也。此节总提四时老少之气。而先论其天气之顺逆焉。闵士先曰:此与五常政大论。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同义。

    问曰:有余者厥耶。(复问人气之逆。乃有余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一者。一阴之气也。一上不下。寒厥到膝。阴气自下而上。从井而至合也。阴气上行。秋冬之令也。故老者为顺。少者为逆。此盖以人之阴阳。而应天地之四时也。

    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气者。一阳之气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阳气自下而直上于巅顶也。愚谓此下当有少者春夏生。老者春夏死句。或简脱耶。按此二节。论人之阴阳二气。自下而上。以应天之四时。年之老少。重在不下二字。盖一日之中。一时之间。阴阳出入。上下循环。有四时老少之气。如上而不下。则为厥逆矣。岂果寒厥到膝。而老者秋冬可生。是以下文所云。倪仲玉问曰:论阴气曰寒厥到膝。论阳气曰头痛巅疾。是阳气之直上于巅顶。而阴气止至于膝耶。曰:非也。阴阳二气。上下相同。犹天之寒暑往来。四时之收藏生长。夫肌腠气分为阳。经脉血分为阴。阴气生于阳。阳气生于阴。故曰所出为井者。阳气从阴而出于脉外之处为井也。所入为合者。阴气从阳分而入于经脉之中。亦从井至合。而与营血相会。故曰:所入为合。盖自井至合。则五行之气已周。复散行而上也。试观寒厥之病。始于肘膝而不能回阳。则渐至额颅皆冷。此阴阳血气生始出入之要道。学人不可不细加参求。

    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夫老从上。少从下。此老幼百年之四时也。阳从左。阴从右。此天地一岁之四时也。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此一日之有四时也。是老者一岁之中有春夏。一日之中有春夏。少者一岁之中有秋冬。一日之中有秋冬。能顺一岁一日之四时。则百岁之气皆顺矣。岂老者止行秋冬之令。而少者单行春夏乎。此盖以天之四时。合人之阴阳。以人之顺逆。应天之四时。是以不明天地人参合之道。求阳而不得其气。求阴而不能审其微。以五部而候五时之气。若隔绝而无征验矣。夫四时之气。生于五方。人之形身。乃神气之屋宇。若居旷野。不知四时之气也。若伏空室。不知人之阴阳也。绵绵乎天道之细微也。属、合也。不知天道之微。而欲合人之阴阳。尚不能满一日之四时。而况能知有岁之阴阳乎。是以少气之厥。形之于梦。而合于四时。更见其微渺之极也。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少气之厥。气虚而上逆也。梦者。魂魄神气之所游荡。是以上行其极而至迷。迷者。远而迷也。夫有余之厥。自下而上。少气之厥。令人妄梦。而合于四时。是四时之气。合五脏之神。五脏之阴阳。下行至足。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循足上行。见于经脉。应于四时。

    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绝者。阳不与阴合也。五脏之阴气。不得阳气以和之。则三阴微。而五脏之气少矣。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白物、金之象也。斩血。刑伤也。藉藉、野狼藉也。得其时、谓得其秋令之时。则梦见兵战。盖得时气之助。而金气盛也。此先言秋冬而后言春夏。意谓天地之气。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日月营运。□□□□□复妇二审复也。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海山有弱水。虽芥羽亦沉溺。梦见舟船溺人。肾水之处弱也。得冬令之水气。故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肾志虚也。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菌香、香蕈之小者。盖虽有生气而无根。梦伏树下。得春令之木气也。不敢起者。虽得时气之助。而亦不能胜。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救火、心气虚也。阳物、龙也。乃龙雷之火游行也。得其时气之助。则君相二火并炎。故梦燔灼。倪仲玉曰:灼乃昭明之象。君火也。烧炙曰燔。在地之火也。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凡此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脾气虚则梦取。故为饮食不足。梦筑垣盖屋。得时令之土气也。凡此五脏气虚。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当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而合于四时。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阳附阴。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此言持诊之道。四时五诊之外。而更有十度也。度、度量也。十度者。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度上下。度民。度君。度卿也。度人脉者。度人合天地而成三部九候也。度脏者。度五脏之奇恒逆从也。度肉者。度人之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如病而形肉脱者死。度筋者。手足三阴三阳之筋。各有所起。经于形身。病则宜用燔针劫刺也。度俞者。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度阴阳气者。度脏腑表里阴阳之气。尽者。谓尽此法。而人病自具也。脉动无常。散在阴而又颇在阳。此病在情志。是以阴阳莫测。脉脱不具。必问而后得之。度上下者。度气之通于天。病之变化也。度民者。度其尝富后贫。暴乐暴苦也。度君者。度王公大人。骄恣纵欲。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当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恶有不听者乎。度卿者。度其尝贵后贱。封君败伤。故贵脱势。及欲侯王。是以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阳附阴。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雌雄、谓阴阳之配合。并合、血气之合并也。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水热穴论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解精微论曰: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盖在天为气。在下为水。在气为阳。在肾为精。气生于水。阳生于精。是以至阴虚。天气绝。至阳者。天之阳也。天地之气。日月营运。寒暑往来。交相和平者也。如天气盛。则地气不足矣。按太阴阳明篇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虚。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是人之阴阳上下。表里气血。以配天地之阴阳者也。

    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阴阳并交者。谓阴阳寒暑之交相出入也。阳气先至者。谓四时之气。始于一阳初动。邵子之诗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稀。此言如不信。更请问 牺。即此义也。至人者。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呼吸精气。独至守神。而复归于无极。故曰: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

    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微合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先后阴阳而持之者。按尺寸以候脉之来去也。奇恒之势。各以六十为首。即诊要经终。脉解诸篇所论是也。合微之事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也。阴阳之变者。天地阴阳之气。有德化政令。变易灾眚也。五中之情。五内之情志也。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者。取虚实而定五度也。五度者。度神之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也。又有五实死。五虚死。其时有生者。如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皆圣人持诊之要道。不可不知也。

    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起所有余。知所不足。(湛音耽。持诊之道。有阴阳逆从。有左右前后。上下之诊。论在脉要精微篇中。湛、甚也。丑善、脉证之有善恶也。有余之病。则起而行。不足之病。多坐而卧。知起之所为有余。则知所以不足。盖知此即可以知彼。知一可以知十也。

    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此言持诊之道。当兼度其形气也。事者。谓其通变也。上下者。气之通于天。病之变化也。格、穷究也。言当先度其上下之通变。因而穷究其脉之通变。是以形弱气虚者死。此又无论其脉之平与不平。度其形气而知其死矣。形气有余。脉气不足者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者生。是当以形证脉气通变审之。而后可必其死生也。

    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静。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转神明者。运已之神。以候彼之气也。上观下观者。若视深渊。若迎浮云也。八正者。日月星辰。四时之气也。别五中部。先别五脏之脉也。按脉动静。候其浮沉迟数也。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谓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热甚。脉甚躁者。病温也。尺肤寒。其脉小者。泄少气。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热也。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也。视其脉之大小。合之病能。病能者。奇恒之病也。逆从者。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也。名□□之实也。能正其□□□□□诊有十全。参其人情矣。视息者。候呼吸之往来。脉之去至也。视意者。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亡言者。亡妄之言。不知诊道。妄与生死之期。此失经绝理。是谓失道矣。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