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翻页 ← → 键
国学书籍大全 > 中医书籍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9(211-302)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八十二
    渴门

    方

    人参茯苓散 【 东垣】  一名人参散。治肾消,尿浊如膏。

    滑石 寒水石各一钱半 甘草七分 赤茯苓 干葛 黄芩 薄荷 大黄各五分 连翘三分 人参 白朮 泽泻 桔梗 栀子 天花粉 缩砂各二分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

    加减肾气丸 【 丹溪,下同】  治肾消,口燥烦渴,两腿枯瘦。

    熟地黄二两 丹皮 白茯苓 山茱萸 泽泻 五味,鹿茸 山药各一两 肉桂 沉香各五钱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七八十丸。

    补肾地黄丸 治肾消。能降心火,益肾水,止消渴,明耳目。

    黄蘗一斤,剉 生地半斤,酒浸二日,蒸烂研膏,与黄蘗拌晒干 白茯苓四两 熟地 天冬 人参 甘菊各二两 条芩酒炒 当归 枳壳,麦冬 片芩生,各一两

    右为末,水丸梧子大。空心,盐酒下七八十丸。

    鹿茸丸 治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麦门冬二两 鹿茸 熟地黄 黄芪 五味子 鸡(月坒)胵炒 肉苁蓉酒浸 山茱萸 破故纸炒 牛膝酒浸 人参各七钱半 白茯苓 地骨皮 元参各五钱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五七十丸。《良方》无元参。

    滋阴养荣汤 【 《入门》,下同】  治消渴亡津液,口燥咽干。

    人参 生地黄各一钱半 当归 麦门冬 白芍药 知母蜜水炒 黄蘗蜜水炒,各一钱 甘草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

    活血润燥生津饮 通治消渴。

    天门冬 麦门冬 五味子 (艹舌)蒌仁 麻子仁 当归 熟地黄 生地黄 花粉 甘草各一钱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

    黄连地黄汤 【 《回春》】  治三消。

    黄连 生地黄 花粉 五味子 当归 人参 干葛 白茯苓 麦门冬 甘草各一钱

    右剉,作一贴,姜二片,枣一枚,竹叶十片,同煎服。

    元菟丹 【 《得效方》】  治三消渴利神药,禁遗精,止白浊,延年。

    菟丝子十两,酒浸制 五味子七两 白茯苓 莲子肉 山药各三两

    右为末,别研山药末三两,将菟丝子所浸酒煮糊,和丸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五七十丸。炼蜜丸亦佳。按《良方》茯苓五两,无山药,名茯菟丸,治证同。

    五汁玉泉丸 【 《回春》】  治消渴。

    黄连 干葛 花粉 知母 麦门冬 五味子 人参 生地黄 乌梅肉 莲子去心 当归 甘草各一两

    右为末,另取人乳汁、牛乳汁、甘蔗汁,无则用砂糖、梨汁、藕汁,先将各汁入蜜一斤半,煎成稀膏,后将各药末和前膏熬五七沸,每取五茶匙,米饮调下,日二三。忌辛热之物。

    荔枝膏 【 《类聚》,下同】  止消渴,生津液。

    乳糖二十六两 清蜜十四两 乌梅肉八两 生姜五两,取汁 麝香五分

    右,先取清蜜乌梅肉,以水一斗五升,熬至半,滤去滓,下乳糖熬,候糖镕化,乃入麝和匀,每取一大匙,新水调下,日二三。

    卫生天花丸 歌曰:消渴消中消肾病,三焦五脏生虚热。惟有膀胱冷如冰,意中饮水无休歇。小便昼夜不流通,骨冷皮焦心肺裂。本因饮酒炙煿多,酒余**劳无节。饮水吃食日加增,肌肉精髓转枯竭。漩甜如蜜滑如油,口苦咽干舌如血。三消病状最为危,有此仙方真妙诀。

    黄连童便浸三日,晒干,三两 白扁豆炒,二两 芦荟七钱半 辰砂 白茯苓 牡蛎粉 知母 苦参 铁粉 花粉各五钱金银箔各二十片

    右为末,生(艹舌)蒌根汁和生蜜为丸梧子大。麦门冬汤下三五十丸。

    消渴方 【 《千金方》,下同】  治消渴,除肠胃实热。

    麦门冬 茯苓 黄连 石膏 萎蕤各八分 人参 草龙胆 黄芩各六分 升麻四分 枳实五分 生姜屑 枸杞子 (艹舌)蒌根各十分

    右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粟米汁服十丸,日二。《外台》无枸杞,有地骨皮。若渴则与后方饮之,至足大麻亦得。饮方如左:

    茆根切一升 粟米三合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米熟,用下前药。

    又方 治前证。

    (艹舌)蒌根 生姜 生麦门冬汁 芦根切,各二升 茆根切,三升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治前证。

    (艹舌)蒌根 麦门冬 铅丹水飞,各八分 茯神 甘草各六分

    右五味,治下筛,以浆水服方寸匕,日三。《外台》无茯神。

    又方 治前证。

    黄芪 茯神 (艹舌)蒌根 甘草 麦门冬各三两 干地黄五两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进一剂,服十剂佳。

    又方 治消渴,日饮水一石者。

    附子二两 葛根 (艹舌)蒌根 鈆丹各三两

    右四味为未,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渴则服之。春夏减附子。

    黄连丸 治渴。

    黄连 生地黄各一斤

    右二味,绞地黄取汁,浸黄连,出曝燥,复内汁中,令汁尽干,捣末蜜丸梧子大。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后无拘。亦可为散,以酒服方寸匕。张文仲:地黄作十斤。

    枸杞汤 治渴而利者。

    枸杞枝叶一斤 黄连 (艹舌)蒌根 生甘草 石膏各三两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剧者多合,渴即饮之。

    鈆丹散 一名胡粉散。治消渴,止小便数,兼消中。

    鈆丹 胡粉 甘草 泽泻 石膏 (艹舌)蒌根 白石脂 赤石脂各五分

    右八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壮人一匕半。一年病者一日愈,二年病者二日愈。渴甚者夜二服,腹痛者减之。丸服亦佳,每服十丸。伤多令人腹痛。《肘后》白石脂作贝母。

    神白散 【 子和,下同】  一名六一散,一名天水散。治真阴素被损虚,多服金石等药,或嗜炙煿咸物,遂成消渴。

    桂府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生用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水调下。或大渴欲饮冷者,新汲水尤妙。

    葛根丸 治消渴消肾。

    葛根 (艹舌)蒌各三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鈆丹二两

    右四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进三服。治日饮石水者,春夏去附子。

    经验方悟大师传 治饮水百杯,尚犹未足,小便如油,或如杏色。服此药三五日,小便大出,毒归于下,十日永除根本。

    水银四钱 锡二钱,用水银研成砂子 密陀僧 牡蛎 知母 苦参 贝母各一两 黄丹半两 (艹舌)篓根半斤

    右为细末,男子用不生儿猪肚一个内药,妇人用獖猪肚一个,麻线缝之,新瓦一合,绳系一两遭,糙米一升,更用(艹舌)蒌根末半斤,却于新水煮熟,取出放冷,用砂盆内研烂,就和为丸,如猪肚丸法用之。

    乌梅五味子汤 【 《良方》,下同】  治消渴,生津液。

    乌梅 五味子 百药煎 巴戟去心酒洗 甘草炙,各二钱

    右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空心服。

    (艹舌)蒌散 治壮盛之时,不自谨惜,恣情纵欲,年长肾气虚弱,不能房事,多服丹石,真气既尽,石气孤立,唇口干焦,精液自泄,小便赤黄,大便干实,小便日夜百十行,须当除热补虚。

    天花粉 黄连 白扁豆 白茯苓去皮 石膏 寒水石 甘草节 人参 白朮 猪苓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白汤调服。

    茯神丸 治消中,烦热消谷,小便数。

    茯神 人参 枳壳 麦冬 生地黄 牡蛎粉 黄连各一两 黄芪炙 莲子肉 知母各半两 (艹舌)蒌根七钱五分

    右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用米饮送下。一方有菟丝、苁蓉、石膏,无枳壳、牡蛎、莲肉。

    黄芪六一汤 治诸虚不足,胷中烦悸,时常消渴,或先渴而欲发疮,或病痈疽而后渴者,宜服之。

    黄芪去芦蜜炙,九钱 甘草炙,一钱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钟,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止渴剉散 治消渴。

    枇杷叶去毛炙 生姜切片焙 干葛各二钱 大乌梅二个 淡竹叶 生甘草 草果各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天花粉丸 治消渴饮水多,身体瘦弱。

    天花粉 人参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麦门冬煎汤送下。

    枸杞子丸 治消肾久渴困乏,小便滑数。

    枸杞子 白茯苓 牛膝酒浸焙干 麦门冬 菟丝子酒浸研焙 熟地黄酒洗 黄芪蜜炙 牡蛎粉各一两 鸡内金炙,一两半 桑螵蛸 花粉各七钱半 山茱萸 牡丹皮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饮汤送下。

    平补丸 治消肾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濇数而沥,如欲渗之状。

    **二两 菟丝酒浸焙 山萸酒浸 益智仁 当归各半两 川楝子 牛膝酒浸 胡卢巴炒 杜仲姜汁炒 肉苁蓉酒浸焙 巴戟各三两半

    右为细末,用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枣汤或盐汤送下。

    三和甘露饮 大治消渴,有此证者,每日须进一二服。

    滑石六钱 石膏四钱 知母 人参 白朮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一钱半 甘草一钱

    右(口父)咀,作二贴,每贴用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

    (月坒)胵散 治久渴旬日见效。

    鸡(月坒)胵 鸡肠各五具,炙干 漏芦炙 白龙骨 鹿角胶炙焦 白石脂各一两 土瓜根三两 桑螵蛸二七个,炙 牡蛎 黄连 苦参各二两半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米饮调下,日三夜一。

    肉苁蓉丸 治消渴尿脂,小便如泔。

    肉苁蓉酒浸切焙 地骨皮 泽泻 五味子 巴戟 当归切焙 韭子 熟地黄焙 牡丹皮 白龙骨 甘草炙,各一两 磁石火煅酢淬七次 赤石脂 人参各一两半 禹余粮煅,三分 桑螵蛸炙,十四枚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牛乳或白汤送下,日进三服。

    填骨煎 治消渴后虚乏。

    白茯苓 菟丝子酒浸别捣 山茱萸 麦门冬 附子炮去皮脐 石斛 牛膝酒浸焙 巴戟 当归各二两半 大豆炒去皮,三合 石苇 桂各一两三分 五味 远志 人参各三两半 肉苁蓉二两,酒浸切焙 天门冬三两三分

    右为细末,用生地黄、生(艹舌)蒌根各三斤,捣绞取汁,以银石器慢火煎减半,然后内药,并下白蜜十两、牛髓五两再煎,令如糜,丸如鸡子黄大,米饮下,日三。药末不必尽入,惟看稀稠得所,甚佳。一方无远志。

    大补元煎 【 《景岳全书》,下同】  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消渴等证。

    人参少则用一二钱,多则一二两 山药炒黄 杜仲各二钱 熟地少则用二三钱,多则二三两 枸杞 当归各二三钱,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一钱 炙甘草一二钱

    右,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左归饮 此壮水之剂也。凡命门之阴衰阳胜消渴者,宜此。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 枸杞 山萸各二钱,畏酸者少用 炙甘草一钱 茯苓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右归饮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而渴者宜此。

    山茱萸肉一钱 甘草炙 肉桂各一二钱 熟地如前 山药炒 杜仲姜制 枸杞各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右归丸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神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三消干渴等证。

    熟地八两 山萸炒 当归各三两 枸杞微炒 山药炒黄 鹿角胶炒珠 菟丝子酒蒸捣饼 杜仲姜汁炒,各四两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 制附子自二两渐加至五六两

    右,丸法如前,或丸如弹子大。每嚼取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其效尤速。

    加减一阴煎 凡肾水真阴虚损而成消渴等证者,宜此主之。

    生地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水二钟,煎服。

    抽薪饮 治渴病火炽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炒 黄蘗各一二钱 枳壳 泽泻各钱半 细甘草三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内热甚者,冷服更佳。

    玉女煎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知母 牛膝各钱半 麦冬二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玉泉散 又名一六甘露散。治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瘟疫斑黄等证。此益元散之变方也,其功倍之。

    石膏六两,生用 粉甘草一两

    右为极细末,每服一二三钱,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三钱亦妙。

    秘元煎 治三消干渴等证,此方专主心脾。

    远志八分,炒 山药炒 芡实炒 金樱子去核 枣仁炒捣碎,各二钱 白朮炒 茯苓各钱半 炙甘草一钱 人参一二钱 五味子十四粒,畏酸去之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固阴煎 治阴虚滑泄,消渴淋遗等证,此方专主肝肾。

    人参随宜 熟地三五钱 菟丝子炒香,二三钱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半 远志七分,炒 炙甘草一二钱 五味子十四粒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单方

    消渴重者:取市门溺坑水,服一小盏,三度即瘥,勿令知之。 【 《圣惠方》】

    消渴引饮:取瓦窑突上黑煤干似铁屑者半斤,为末,入生姜四两同捣,绢袋盛,水五升浸汁,每饮五合。 【 《圣济总录》,下同】

    消渴烦热:铅白霜、枯白矾等分为末,蜜丸芡子大,绵裹,含化咽汁。

    又方:铅白霜一两,根黄、硝石各一两为末,每冷水服一钱。

    消渴烦乱:黄丹新汲水服一钱,以荞麦粥压之。 【 《圣惠方》】

    消渴饮水:用蜜陀僧二两研未,汤浸蒸饼丸梧子大,浓煎蚕茧盐汤或茄根汤或酒下,一日五丸,日增五丸,至三十丸止,不可多服。五六服后,以见水恶心为度。恶心时,以干物压之,日后自定。名神效丸,甚奇。 【 《选奇方》】

    消渴烦热:水银、铅各一两,结成砂,皂荚一挺,酥炙,麝香一钱为末,每服半钱,白汤下。 【 《圣济总录》,下同】

    消渴引饮:浮石、舶上青黛等分,麝香少许为末,温汤服一钱。

    又方:白浮石、蛤粉、蝉蜕等分为末,鲫鱼胆汁七个,调汤服三钱,神效。

    消渴引饮:汤瓶内碱、葛根、水萍焙等分,每服五钱,水煎服。

    又方:汤瓶内碱、菝葜根炒各一两,乌梅连核二两,焙为散,每服二钱,水一钟,石器煎七分,温呷,日一服。

    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子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

    一方:用人参、(艹舌)蒌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麦门冬汤下,日二服,以愈为度,名玉壶丸。忌酒面炙煿。

    消渴方:人参一两,粉草二两,以雄猪胆汁浸炙,脑子五分为末,蜜丸芡子大,每嚼一丸,冷水下。 【 《郑氏家传》】

    又方:人参一两,葛粉二两为末,发时,以燖猪汤一升,入药三钱,蜜二两,慢火熬至三合,状如黑饧,以瓶收之。每夜以一匙含咽,不过三服取效也。 【 《圣济总录》】

    消渴尿多:用黄连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 《肘后方》】

    消渴小便滑数如油:黄连五两,(艹舌)蒌根五两为末,生地黄汁丸梧子大,每牛乳下五十丸,日二服。忌冷水猪肉。 【 崔氏】

    又方:用黄连末入猪肚内蒸烂,捣丸梧子大,饭饮下。 【 《总录》】

    消渴引饮: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日三服。鄂渚辛佑之患此九年,服药止而复作,苏朴授此方服之,七日顿愈。古人处方,殆不可晓,不可以为易而忽之也。 【 《经验方》】

    消渴累年不愈:莎草根一两,白茯苓半两为末,每陈粟米饮服三钱,日二服。

    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各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白皮煎汤服,日三。 【 《圣济总录》】

    消渴饮水,骨节烦热:用生芭蕉根捣汁,时饮一二合。 【 《圣惠方》】

    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牛膝五两为末,生地黄汁五升浸之,日曝夜浸,汁尽为度,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三十丸。久服壮筋骨,驻颜色,黑须发,津液自生。 【 《经验方》】

    消渴饮水:用上元板桥鲜肥麦门冬二大两,宣州黄连九节者二大两,去两头尖三五节,小刀子调理去皮毛了,吹去尘,更以生布磨拭,称之捣末,以肥大苦瓠汁浸麦门冬经宿,然后去心,即于臼中捣烂,纳黄连末,并手和丸如梧子大,食后饮下五十丸,日再。但服两日,其渴必定。若重者,即初服一百五十丸,二日服一百二十丸,三日一百丸,四日八十丸,五日五十丸。合药要天气晴明之夜方浸药,须净处,禁妇人鸡犬见之。如觉渴时,只服二十五丸。服讫觉虚,即取白羊头一枚治净,以水三大斗煮烂,取汁一斗,以来细细饮之,勿食肉,勿入盐,不过三剂平复也。 【 《海上集验方》】

    消渴引饮,小便不利:葵根五两,水三大盏煮汁,平旦服,日一服。 【 《圣惠方》】

    消渴引饮:虎杖烧过、海浮石、鰞鲗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门冬汤服二钱,日三次。忌酒色鱼面鲊酱生冷。 【 《卫生家宝方》】

    消渴引饮: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一两为末,蒸饼丸菉豆大,每薄荷汤下二丸。忌甘草。 【 《杨氏家藏方》】

    消渴不止:菟丝子煎汁,任意饮之,以止为度。 【 《事林广记》】

    消渴饮水:凌霄花一两,捣碎,水一盏半,煎一盏,分二服 【 《圣济录》】

    消渴尿多:蔷薇根一把,水煎,日服之。 【 《千金方》】

    消渴烦乱:黄(艹舌)蒌一个,酒一盏,洗去皮子取瓤,煎成膏,入白矾末一两,丸梧子大,每米饮下十丸。 【 《圣惠方》】

    消渴饮水:取大(艹舌)蒌根去皮寸切,水浸五日,逐日易水,取出捣研,滤过澄粉,晒干,每服方寸匕,水化下,日三服。亦可入粥及奶酪中食之。

    又方:以(艹舌)蒌根薄切炙,取五两,水五升,煮四升,随意饮之。

    又方:用生(艹舌)蒌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至水尽,用暖酒先食,服如鸡子大,日三服,最妙。

    又方:用(艹舌)蒌根、黄连三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服。

    消渴饮水:王瓜去皮,每食后嚼二三两,五七度瘥。 【 《圣惠方》】

    消渴不止:拔谷即菝葜,(口父)咀,半两水二盏,乌梅一个,煎一盏,温服。 【 《普济方》】

    消渴饮水,日至一石者:浮萍捣汁服之。

    又方:用干浮萍、(艹舌)蒌根等分为末,人乳汁为丸梧子大,空腹饮服二十丸,二年者数日愈。 【 《千金方》】

    消渴饮水:胡燕窠中草烧灰一两,牡蛎煅二两,白羊肺一具,切晒为末,每新汲水调下三钱。

    消渴饮水,日至数斗,小便赤濇:秋麻子仁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饮汁不过五升瘥。 【 《肘后方》】

    消渴心烦:用小麦作饭及粥食。 【 《心镜》】

    三消渴病:用糯谷炒出白花、桑根白皮等分,每用一两,水二碗,煎汁饮之,名梅花汤。 【 《三因方》】

    消渴饮水:取稻穰中心烧灰,每以汤浸一合,澄清饮之。 【 《危氏方》】

    胃热消渴:以陈粟米炊饭,干食之良。 【 《心镜》】

    消渴饮水:薏苡仁煮粥饮,并煮粥食之。

    肾虚消渴难治者:黑大豆炒、天花粉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黑豆汤下七十丸,日二服,名救活丸。 【 《普济妙方》】

    消渴饮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尽即瘥。 【 《肘后方》】

    止渴急方:大豆苗嫩者三五十茎,涂酥炙黄为末,每服二钱,人参汤下。 【 《圣济总录》】

    消渴饮水:菉豆煮汁,并作粥食。《本草》云:或研取汁服,并佳。 【 《普济方》】

    老人烦渴:寒食大麦一升,水七升,煎五升,入赤饧二合,渴即饮之。 【 《奉亲书》】

    消渴引饮:韭苗日用三五两,或炒或作羹,勿入盐酱,吃至十斤即住,极效。过清明勿吃。 【 《秦宪副方》】

    消渴饮水:用出了子萝卜三枚,净洗切片,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煎猪肉汤澄清调下,日三服,渐增至三钱。生者捣汁亦可。或以汁煮粥食之。 【 《图经本草》】

    消渴饮水:干生姜末一两,以鲫鱼胆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 【 《圣惠方》】

    消渴引饮,日至一石者:菠薐根、鸡内金等分为末,米饮服一钱,日三。

    积热消渴:冬瓜去皮,每食后吃三二两,五七度良。 【 《食疗》】

    消渴不止:冬瓜一枚,削皮埋湿地中,一月取出破开,取清水日饮之,或烧熟绞汁饮之。《本草》云:作羹作虀常食佳。 【 《圣济总录》】

    消渴骨蒸:大冬瓜一枚去瓤,入黄连末填满,安瓮内,待瓜消尽同研,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煎冬瓜汤下。 【 《经验方》】

    消渴烦乱:冬瓜瓤干者一两,水煎饮。 【 《圣惠方》】

    消渴不止,小便多:用干冬瓜子、麦门冬、黄连各二两,水煎饮之。冬瓜苗叶俱治消渴,不拘新干。 【 《摘元方》】

    消渴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温服。 【 《济众方》】

    消渴饮水:用香水梨,或鹅梨,或江南雪梨,皆可取汁,以蜜汤熬成膏,瓶收,无时,以热水或冷水调服,愈乃止。 【 《普济方》】

    除烦止渴:生葡萄捣滤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许,同收,点汤,甚良。

    消渴尿多能食:黄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即愈。《本草》云:或作末,水丸服之。 【 《独行方》】

    消渴有虫:苦楝根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许,水二碗,煎至一碗,空心饮之,虽困顿不妨。下虫如蛔而红色,其渴自止。消渴有虫,人所不知。 【 《夷坚志》】

    消渴尿多:入地三尺桑根,剥取白皮,炙黄黑剉,以水煮浓汁,随意用之,亦可入少米,勿用盐。 【 《肘后方》】

    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数者:用田螺五升,水一斗,浸一夜,渴即饮之。每日一换水及螺,或煮食饮汁亦可。 【 《心镜》】

    又方:用糯米二升,煮稀粥一斗,冷定,入田中活螺三升在内,待食粥尽,吐沫出,乃收饮之,立效。 【 《圣惠方》】

    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 《经验方》】

    消渴无度:干猪胞十个,剪破去蒂,烧存性为未,每温酒服一钱。 【 《圣济总录》,下同】

    消渴无度:雄猪胆五个,定粉一两,同煎,成丸芡子大,每含化二咽下,日二。

    消渴饮水:腊日或端午日,用黄泥固济牡蛎煅赤,研末,每服一钱,用活鲫鱼煎汤调下,只二三服愈。 【 《经验方》】

    消渴饮水,日夜饮水数斗者:用雄猪肚一枚,煮取汁,入少豉,渴则饮之,肚亦可食,煮粥亦可。 【 《心镜》】

    消渴饮水:因饮酒或食果实过度,虽能食而口渴,饮水数尿,以麝香当门子酒和作十余丸,枳椇子煎汤送下。盖麝香败酒坏果,枳梖亦败酒也。 【 《济生方》】

    消渴尿多:竹沥恣饮,数日愈。 【 《肘后方》】

    消渴饮水,小便数:以黄母鸡煮汁冷饮,并作羹食肉。 【 《心镜》】

    消渴羸瘦:用兔一只,去皮爪五脏,以水一斗半,煎稠去滓澄冷,渴即饮之,极重者不过二兔。 【 《海上方》】

    除烦止渴:生葡萄捣滤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许,同收点汤饮,甚良。 【 《居家必用》】

    发热口干,小便赤濇:取甘蔗去皮嚼汁咽之,饮浆亦可。 【 《外台秘要》】

    消渴引饮不止:用蜗牛十四枚,形圆而大者,以水三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不过一剂愈。 【 《海上方》】

    又方:用蜗牛焙半两,蛤粉、龙胆草、桑根白皮炒各二钱半,研末,每服一钱,楮叶汤下。 【 《圣惠方》】

    膈消饮水:鸡内金洗晒干,(艹舌)蒌根炒五两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日三。 【 《总录》】

    消渴利水:羊肉一脚,瓠子六枚,姜汁半合,白面二两,同盐葱炒食。 【 《正要》】

    消渴饮水:牛鼻木二个,男用牝牛,女用牡牛者,洗剉,人参,甘草半两,大白梅一个,水四盌,煎三盌,热服甚妙。 【 《普济方》】

    乳石发渴:水浸鸡子,取清生服,甚良。 【 《总录》】

    胃虚消渴:羊肚烂煮,空腹服之。 【 《古今录验》】

    消渴饮水:用鲫鱼一枚,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纸包煨熟食之,不过数枚即愈。 【 《心统》】

    消渴饮水:泥鳅鱼十头,阴干,去头尾烧灰,干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日三。名灰焦散。 【 《普济方》】

    消渴饮水,小便数:用野鸡一只,五味煮取三升已来汁饮之,肉亦可食,甚效。 【 《心镜》】

    消渴饮水无度:以黄颡鱼涎,和青蛤粉、滑石未等分,丸梧子大,每粟米汤下三十丸。名生津丸。

    消渴烦乱:蚕蛹二两,以无灰酒一中盏,水一大盏,同煮一中盏,温服。 【 《圣惠方》】

    消渴饮水:晚蚕沙焙干为末,每用冷水下二钱,不过数服。 【 《斗门方》】

    消渴,取青竹叶煮汁饮。 【 《本草》】

    热渴心烦:取地浆一盏饮之,妙。

    消渴及口干烦躁渴:麦门冬去心煮汤饮之。

    凡消渴而欲发疮,或病痈疽而后渴:宜多取黄芪煮汤服之,妙。 【 《纲目》】

    消渴:葛根五钱水煎饮之,又取生者捣汁饮,亦好。 【 《本草》,下同 】

    消渴:取生苎水渍,取汁饮之。

    消渴:地骨皮水煎服之,又取叶作饮啜之。

    消渴:忍冬水煮取汁,四时长服。 【 丹溪】

    桑枝茶,疗口干,如茶常服为佳。 【 《本草》,下同】

    止渴生津,黑桑椹捣滤去滓,入石器中,入蜜熬膏,每取二三匙,沸汤点服如神。

    酒渴:牡蛎肉和姜酢生食之,俗名石花。

    消渴:蚌蛤煮食,或和姜酢生食并佳。

    三消,取鲇鱼涎搜黄连末作丸,乌梅汤下五十丸,渴顿减。

    时气烦渴:生藕取汁一盏,入蜜一合,分三服,止渴最好。 【 《纲目》】

    红柿止渴,取啖之。 【 《本草》,下同】

    消渴:取猕猴桃霜后熟者,常啖之;又和蜜作正果尤佳。 【 俗方】

    五味子,止消渴最良,作饮常啜之。又作丸久服,生津止渴。 【 《本草》,下同】

    粟米泔酸者,止消渴甚良,常取饮之。泔久留则酸。

    热中消渴:青粱米煮汁饮;或煮粥,或作饭,常食佳。

    又方:糯稻秆灰淋汁饮之,甚妙。

    又方:莼作羹作虀,常食佳。

    又方:菘菜常食最佳,或取汁饮亦可。

    三消渴疾:退雄鸡汤澄清饮之,神效;白者尤佳。 【 《医鉴》】

    消渴:白鹅煮熟取汁饮之,肉亦可食。 【 《本草》,下同】

    又方:(艹舌)蒌根和鸡子曝干,更捣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 【 《千金方》,下同】

    又方:取七家井索近桶口结烧作灰,井华水服之,不过三服必瘥。

    又方:浓煮竹根汁饮之,瘥止。

    又方:浸豉汁,任性多少饮之。

    消中嗜食:多因外伤痹热,内积忧思,啖食咸物及面,致脾胃干燥,饮食倍常,不生肌肉,大便反坚,小便无度。轻粉一钱为末,姜汁拌匀,长流水下,齿浮是效。后服猪肚丸补之。 【 《得效方》】

    消渴引饮:无名异一两,黄连二两为末,蒸饼丸菉豆大,每服百丸,以茄根蚕茧煎汤送下。 【 《圣济总录》】

    夏月渴死:浓煎蓼汁一盏,服。 【 《外台秘要》】

    烦躁热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拌匀煮熟,以糜饮和食。 【 《心镜》】

    热渴心闷:温水一盏,调面一两,饮之。 【 《圣济总录》】

    消渴饮水: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或煮汁服。 【 《杨氏产乳》】

    肾消饮水,小便如膏油:用茴香炒、苦楝子各等分为末,每食前,酒服二钱。 【 《保命集》】

    百合经月,变成消渴者:百合一升,水一斗,浸一宿,取汁温浴,病人浴毕,食白汤饼。 【 《小品方》】

    虚热作渴:桃胶如弹子大,含之佳。 【 《外台秘要》】

    虚劳苦渴,骨节烦热或寒:用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三升,小麦二升,水二斗,煮至麦熟去滓,每服一升,口渴即饮。 【 《千金方》】

    渴利不止:羊肺一具,入少羊肉和盐豉作羹食,不过三具愈。 【 《普济方》】

    老人消渴:鹿头一个,去毛煮烂,和五味,空心食,以汁咽之。 【 《鄙事》】

    大热狂渴:干陈人屎为末,于阴地净黄土中,作五六寸小坑,将末三两匙于坑中,以新汲水调匀,良久澄清,细细与饮即解,世俗谓之地清。 【 《衍义》】

    针灸

    《甲乙经》曰:消渴身热,面黄赤,意舍主之。

    消渴嗜饮,承浆主之。

    消渴,腕骨主之。

    黄瘅热中善渴,太冲主之。

    消瘅善喘,气走[走 原作「是」,据《甲乙》卷十一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改。]喉咽而不能言,手足清,溺黄,大便难,嗌中肿痛,唾血,口中热唾如胶,太溪主之。

    消渴黄瘅,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然谷主之。

    阴气不足,热中消谷,善饥腹热,身烦狂言,三里主之。

    《医学纲目》曰:消渴,取玉液一分,泻见血讫,取三里泻讫如前,补玉液一分;再取关元泻讫;再取廉泉。

    又法:取金津、玉液、承浆不已,再取海泉、人中、廉泉、肾俞、气海。

    又法:小肠俞、阳池各灸之,又取廉泉出恶血方已。

    又法:胃腧、心腧、膻中各灸之。

    又法:承浆、然谷、劳宫、曲池、意舍、关元各灸之。

    导引

    《保生秘要》曰:口干导引法,左右足心,每搓三十六回,按时吐纳,津回即咽六度,数周为兼后功行之。

    运功以舌托上腭,凝悬雍穴,贯一窟凉水,渐提至口噀咽。

    又法:起涌泉水或肾水皆可。

    又法:想喉下一窟凉水以意提起口中或舌顶上腭,或舌压下腭,则津液自生,或升肾水,或升涌泉水。

    消渴导引法,舌托上腭,从肾处想水升至背洗,出心头复两眼看两脚底,浑身想水洗之。

    医案

    《卫生宝鉴》曰:古台韩子玉父,年踰六旬有三,病消渴,至冬添躁热,须裸袒,以冰水喷胷腋乃快,日进肉面数盂,顷时即饥,如此月余,命予治疗。诊得脉沉细而疾,予以死决之。子玉及弟泣跪予前曰:病固危笃,君尽心救治,则死而无悔。予答曰:夫消之为病,其名不一,曰食(亻亦)、曰消中、曰宣疾,此膏粱之所致也。阳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自汗。小便数,故饮一溲二。胃热则消谷,善饥能食而瘦。叔和云:多食亦肌虚,是也。此病仲景所谓春夏剧、秋冬差,时制故也。令尊今当差时反剧,乃肾水干涸,不能制心火旺于不胜之时,经曰:当所胜之时而不能制,名曰真强,乃孤阳绝阴也。且人以身为主,天令为客,此天令大寒,尚不能制其热,何药能及?经曰:主胜逆,客胜从,正以此也。治疗徒劳而已,固辞而归。遂易医与灸,不数日卒。

    张安抚芸夫年四十五岁,病消渴,舌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先师以生津甘露饮子治之,良愈。消渴多传疮疡为不救,既效亦不成疮疡,亨年七十五。

    《丹溪心法》曰:徐兄年四十岁,口干小便数,春末得之,夏来求治。诊得两手,左濇右略数而不弦,重取似大而稍有力,左稍沉,略弱而不弦,然濇却多于右,喜两尺皆不甚起,此由饮食味厚生热,谓之痰热。禁其厚味,宜降火以清金,抑肝以补脾,用三消丸十粒,左金、阿魏丸各五粒,以姜汤吞下,一日六次;又以四物汤加参、朮、陈皮、生甘草、五味子、麦门冬煎服,一日三次,与丸药间服。一二日自觉清快,小便减三之二,口亦不干,止渴未除,头运眼花,久坐则腰疼,遂以摩腰膏治腰疼,仍以四物汤用参、芪减川芎,加牛膝、五味子、炒黄蘗麦门冬煎饮,调六一散服;及觉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药而安。

    《薛己医案》曰:一男子每劳役则食少胷痞,发热头痛,吐痰作渴,脉浮大,此脾胃血虚病。盖脾属土为至阴而生血也。彼不信,服二陈、黄连、枳实、厚朴,病益甚;服四物加知、蘗、麦冬,更腹痛作呕,脉洪数而无伦次。余先用六君加炮姜,痛呕渐愈,用补中益气全愈。

    大尹沈用之不时发热,日饮冰水数碗,寒药二剂,热渴益甚,形体日瘦,尺脉洪大而数,时或无力。王太仆曰:热之不热,责其无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又云:倏热往来,是无火也;时作时止,是无水也。法当补肾,用加减八味丸,不月而愈。

    州同韩用之年四十有六,时仲夏,**过度,烦热作渴,饮水不绝,小便淋沥,大便秘结,唾痰如涌,面目俱赤,满舌生刺,两唇燥裂,遍身发热,或时如芒刺而无定处,两足心如烙,以冰折之作痛,脉洪而无伦,此肾阴虚,阳无所附而发于外,非火也。盖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峻补其阴。遂以加减八味丸料一斤,内肉桂一两,以水顿煎六碗,冰冷与饮,半向已用大半,睡觉而食温粥一碗,复睡至晚,乃以前药温饮一碗,乃睡至晓,食热粥二碗,诸证悉退。翌日畏寒,足冷至膝,诸证仍至,或以为伤寒。余曰:非也,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阳气亦虚矣。急以八味丸一剂服之稍缓,四剂诸证复退。大便至十三日不通,以猪胆导之,诸证复作,急用十全大补汤数剂,方应。

    《医学纲目》曰:壬戌年,一卒病渴,日饮水三斗,不食者三月,心中烦闷,时已十月。予谓心中有伏热,与火府丹数服,每服五十丸,温水下。越二日,来谢云:当日,三服渴止,又次日三服,饮食如故。此方本治淋,用以治渴,效。信乎药要变通用之。

    《本草纲目》曰:一人病渴逮死,有人教以糯稻秆斩去穗及根,取中心,净器中烧作灰,每服一合,汤水一碗,沃浸良久,澄去滓,取清顿饮之,即取效如神。

    《景岳全书》曰:省中周公者山左人也,年逾四旬,因案牍积劳,致成羸疾,神困食减,时多恐惧,自冬春达夏,通宵不寐者,半年余矣。而上焦无渴,不嗜汤水,或有少饮则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莫知其所从来。且半皆如膏,尫羸至极,自分必死。予诊之,脉犹带缓,肉亦未脱,如其胃气尚存,乃用归脾汤去木香,及大补元煎之属,一以养阳,一以养阴,出入间用。至三百余剂,计人参二十斤,乃得全愈。此神消于上,精消于下之证也。可见消有阴阳,不得尽言为火也。
加入书签
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