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川椒6~9克、干姜9~12克、人参4.5~6克、饴糖3羹匙。
前三味药用水500毫升,煮取250毫升,去滓,加入饴糖,再用微火煎取160毫升,分为两次温服。服药后约25分钟,再喝稀粥半碗,以助药力。一日服药两次,药后盖被卧床休息。忌硬食。
主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攻串)痛而不可触近」者。(仲景原文)
本方出于仲景先师的《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主治阳虚之人,中焦受寒,阴寒之气,逆而上冲心胸,而见「心胸中大寒痛」;横格于中焦,故腹部皮肤之下,出现似有头足(肠蠕动波)的上下攻冲作痛;脾寒不运,水谷不消,故痛、呕、不能饮食。因证属寒邪盛实,故腹部剧痛而手不可近,拒触按。此证急需治以温中补虚,散寒止痛之法。方中以川椒(炒去汗)味辛性热,既能入脾暖胃,又能入肾补火,入肺散寒,作为主药;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为辅药;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佐药。饴糖甘温补脾,缓急和中,为使药。人体以中气为主,本方用辛辣甘热之品,大建中焦之阳,以祛其逆上之浊阴。中阳得健,阴寒祛散,诸症自消,脾运复元,故名「建中」。因仲景先师还有「小建中汤,故本汤又别以为「大」建中汤。
我常用此方治疗肠痉挛、肠疝痛等所致的腹中绞痛。如疼痛波及少腹、小腹,以及男子睪丸或女子阴部均感寒痛者,可加吴茱萸6~9克、乌药10~15克、炒小茴香6~9克、炒荔枝核10克等温暖肝肾、散寒理气之品。
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比较:二方均用于治疗中焦阳虚的腹痛。但前者主治中阳虚弱,寒气上逆之心胸、脘腹疼痛;后者主治中焦虚弱,营卫失调,肝脾不和,腹中隐痛。前者药力偏于辛热;后者药方偏于甘温。前者力峻,多用于急性病,是急则治其标之法也;后者力缓,多用于慢性病,适用于久服,是缓则治其本之法也。
大建中汤与理中汤比较:二方均可用于治疗中焦阳虚寒盛的证候。但前者适用于中焦阳虚,寒邪上逆的心胸、脘腹上下攻冲作痛;后者适用于脾胃阳虚,寒湿内盛的腹痛、呕泄、口不渴,甚或手足厥冷,以及感寒霍乱(吐泻交作,手足挥霍燎乱,腹中绞痛)。